-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二講 承上启下的唐代制度
第十二讲 承上启下的唐代制度;政事堂;;;;行政系 统;行政系 统;唐武德贞观已来,尤重其职。吏兵部为前行,最为要剧。自后行改入,皆为美选。考功员外专掌试贡举人,员外郎之最望者。司门、都官、屯田、虞水、膳部、主客,皆在后行,闲简无事。时人语曰:司门、水部,入省不数。角觝之戏,有假作吏部令史与虞部令史相逢,忽然俱倒,良久起云:冷热相激,遂成此疾。
——《太平广记》卷二五○《尚书郎》;尚书省有都堂(即大厅),以左、右仆射为领袖。下分六部:东为吏、户、礼三部,左丞主之。西为兵、刑、工三部,右丞主之。共二十四司,分曹共理,全国政务毕萃。诸司官兼知政事者,午前议政事于朝堂,午后理务于本司。开元以来,宰相员少,资地崇高,又以兵、吏尚书,权位尤美,宰相多兼之。但从容衡轴,不自铨综。其选试之任,皆侍郎专之,尚书通署而已。;九 寺;;三省制的特点:
三省各有分工而又互相依存,成为一个按职能和政务处理程序分工的有机整体。三省长官在政事堂讨论,形成决策,由中书省起草的诏令要经过门下省下发,尚书省的奏案要经过门下省省读。在三省制的体制下,政事堂是最高的决策机构,尚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决策与行政是分开的。 ;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
——《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中书门下”不仅继续具有原来政事堂的决策的功能和权力,而且由于五房等办事机构的设立,中书门下也具有行政权力。因此,政事堂改中书门下后,中书门下掌握了从决策到执行的全部权力,成为最高的决策兼行政机关。唐初以政务处理程序分工、决策与行政分离的三省制名存实亡了。这也预示了此后中国古代中枢机构的演变方向。 ;监察机构——御史台; 光宅元年(684年),武则天改御史台为左肃政台,增设右肃政台。左台监在京百官和监军,右台按察州县,巡省风俗,扩大了编制,强化了其监察职能。玄宗时恢复御史台建制。
唐地方的采访使、观察使本来也是监察官,安史之乱后逐渐成为一级地方行政长官,将对州县官的监察变成了统辖。唐后期方镇节度使观察使也带御史大夫、中丞称号,方镇幕府和度支盐铁巡院的僚佐也带御史官衔,他们也行使监察职能,被称为外台。这并不意味着御史台组织的发展,恰恰是御史台权利被削弱的表现。
; 勾检制度:
北朝开始出现,唐代得到充分发展,是监督各级政府部门按照法令及时无误地处理公务的一种机制。
唐在各级各类官府都设置了勾检官(又叫勾官、勾司、勾曹),其基本职责是:勾检稽失、省署抄目、受事发辰。
唐中央勾检机构有两个系统:一是行政勾检系统,由尚书都省负责,主要勾检全国各级各类行政管理部门的官文书及其主管官吏;一是财务勾检系统,由尚书刑部比部司负责,主要审计中央和地方财务行政,同时要制定财务审计(勾检)制度,推行全国。
;使职差遣的流行;使职差遣的流行;唐代地方行政制度;唐代地方行政制度;唐代官吏选拔制度;唐代官吏选拔制度;唐代官吏选拔制度;唐代官吏选拔制度;唐代官吏选拔制度;《唐摭言》卷一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吴宗国 著;唐代官吏选拔制度;唐代官吏选拔制度; 唐前期的军事制度是以府兵制为基础的,府兵制是一种征兵制的兵役制度。
府兵制的特点:兵农合一的征兵制。
唐初沿袭了隋朝的府兵制,自太原起兵时,即设有大将军府,下分左右中三军,各军下设正副统军,即以原来隋朝所置鹰扬郎将来担任。武德初,即置军府,由骠骑、车骑两将军府统领。分关中为十二道,每道皆置军府。公元620年(武德三年),改道为军,军置将、副各一人,以督耕战,由车骑府来统领。公元633年(武德六年),天下既定,因废十二军,改骠骑为统领,车骑为别将。一年多后,又恢复十二军,军置将军一人,军下有坊,设坊主一人,“以检察户口,劝课农桑”。可见唐朝一开始,府兵制就建立在均田制上。;;;府兵的来源,由军府所在地“六品以下子孙及白丁无职役者”中挑选,三年一次,原则上“财均者取强,力均者取富,财力又均,先取多丁。”“成丁而入,六十而免”。府兵征调的办法是由兵府下符契,州刺史和折冲都尉勘契相合,而后发兵,全府调发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