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程论文悬索桥隧道锚设计研究进展
悬索桥隧道锚设计研究进展
摘要:隧道锚目前在一些大型悬索桥锚垫方案中得到了应用和推广,但工程实例仍很少,对隧道锚的研究资料也不多。本文介绍了近年来隧道锚设计的一些研究进展,总结了在隧道锚设计时的平硐试验研究、建立岩体地质概化模型以及确定岩体力学参数的一些方法,并提出在最终确定隧道锚设计参数时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隧道锚;平硐试验;概化模型;岩体力学参数
0引言
悬索桥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桥型,且为目前公认跨越能力最强的一种桥型。近年来,悬索桥在我国发展很快,在目前已建成的主跨前20位的悬索桥中,我国就占了10座,见表1。
表1 世界悬索桥主跨排名(前20位)
排名名称地点主跨(m)建成年份1明石海峡大桥日本,神户-淡路岛199119982西堠门大桥中国,浙江册子岛-金塘岛165020093大贝尔特桥丹麦,西兰岛-斯普奥岛162419984李舜臣大桥韩国,全罗南道光阳-丽水154520125润扬长江大桥中国,江苏镇江-扬州149020056南京长江第四大桥中国,江苏南京141820127亨伯桥英国,京士顿-巴顿141019818江阴长江大桥中国,江苏江阴-靖江138519999青马大桥中国香港,青衣岛-马湾1377199710韦拉札诺海峡大桥美国,史泰登岛-布鲁克林1298196411金门大桥美国,旧金山-马林县1280193711阳逻长江大桥中国,湖北武汉1280200713高地海岸大桥瑞典,海讷桑德-克拉姆福什1210199714麦基纳克大桥美国,麦基诺城-圣伊尼亚斯1158195715矮寨大桥中国,湖南吉首1146201216黄埔大桥中国,广东广州1108200817南备赞濑户大桥日本,香川县坂出市-三子岛1100198918法提赫·穆罕默德大桥土耳其,伊斯坦布尔1090198819坝陵河大桥中国,贵州关岭1088200920泰州长江大桥中国,江苏泰州-扬中10802012虽然有资料表明斜拉桥的跨径可以达到1000~1500m,且首座主跨过千米的公路斜拉桥—苏通长江大桥(主跨1088m)也于2008年建成通车,但与之相比,悬索桥在充分发挥材料性能和加劲梁的高跨比两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是跨越海峡及大的江河峡谷的理想选择,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悬索桥由锚碇,加劲梁、主缆、桥塔四大主要结构组成,其中锚碇是主要承力的结构及锚固主缆的关键部分。悬索桥的锚碇可分两大类,自锚式和地锚式,其中地锚式又有重力式和隧道式之分。自锚式是将大缆锚在加劲梁上,主缆水平分力由加劲梁的轴力平衡,主缆竖向分力由桥墩承受,故自锚式悬索桥的加劲梁截面较高。地锚式则按锚体与地基的连接方式不同分为重力式锚碇和隧道式锚碇。重力式锚碇是通过人工开挖基坑,浇注大体积混凝土形成锚碇,依靠自身的重量来平衡主缆拉力。隧道式锚碇与重力式锚碇不同,它通过在岩体中开挖锚洞,在其内浇注混凝土与围岩形成锚碇,借此来承受大缆的拉力。
锚碇作为悬索桥的四大部分之一,其土方量占悬索桥总开挖量的绝大部分,是最大限度减少环境扰动的关键所在。隧道式锚碇有两大优点:(1)性价比高,造价优势突出。当承载能力相同时隧道锚的造价约是重力锚的一半;(2)开挖量小,对环境扰动小。对于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隧道锚的采用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隧道锚把岩体作为锚体的一部分共同承受大缆拉力,因而不但对地质条件要求较高,而且要求设计者对岩体性能要有深入的认识。它涉及到隧道锚的选址,通过室内和现场试验掌握锚体围岩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岩体分级,建立锚体围岩的地质概化模型,确定岩体力学参数,进而为隧道锚设计提供依据。因此,隧道锚的设计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1国内外研究现状
隧道锚主体部分主要包括:鞍室、混凝土锚体、系统锚杆、锚固系统、后锚室、散鞍基础等。此外还有门洞、步梯、防排水构造、检修通道等附属设施,不参与结构的受力。悬索桥隧道锚的应用历史较长,但迄今为止工程实例还很少。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一下其研究现状:
1.1设计规范准则
对于悬索桥的设计,我国编制有《公路悬索桥设计规范》(2002年报批稿)。在该规范中,针对隧道锚,仅给出“对隧道锚应进行空间结构受力分析验算混凝土及洞壁的强度及锚塞体的抗拔力”的原则,对具体的方案未给出指导意见。其它国家规范则无相关条文。可见隧道锚的设计理论尚未形成体系。
1.2岩体力学方面
(1)对岩体性质的认识。
人们目前对岩体的性质还很有限,岩体的许多基本问题仍在深入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