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稻主要病虫预测预报;第一章 稻飞虱预测预报;一、习性与发生规律(略)
二、华南稻区常见飞虱的识别
飞虱科昆虫都属小型种类,种类之间形态差异细微,容易混淆,实践中往往因为不能准确鉴别飞虱的主要种类,从而影响科研和测报资料的准确性。正确地识别飞虱——准确地鉴别其种类,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一)成虫鉴别;2、飞虱长、短翅型成虫的区别
长翅型成虫:前翅伸出腹部末端,后翅发达能飞,翅脉完全;
短翅型成虫:前翅一般不伸出腹部末端,后翅退化不能飞,翅脉不完全。
;3、短翅型成虫与高龄若虫的区别
短翅型成虫:体型大,翅端宽圆,腹部肥大,左右二翅相接,外生殖器发育完善;
五龄若虫:体型较小,腹部较瘦,翅蚜左右分开,外生殖器未完全发育好。
;华南稻区灯下常见飞虱主要有5种,分别为:
褐飞虱属(Nilaparvata Distant)
褐飞???[Nilaparvata lugens (St?l)]
拟褐飞虱[Nilaparvata bakeri (Muir)]
伪褐飞虱[Nilaparvata muiri (China)]
白背飞虱属(Sogatella Fennah)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
灰飞虱属(Laodelphax Fennah)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a (Fallen)]
其中:褐飞虱、白背飞虱为本稻区主要种群,灰飞虱较少发生。拟褐飞虱与伪褐飞虱未发现为害水稻,但在灯下常见,为做好测报工作,应加以区分。;曲江区2001年6-8月灯下飞虱鉴别;曲江区2003-2007年5-8月灯诱褐飞虱属数量褐飞虱(拟褐飞虱+伪褐飞虱);(1)褐飞虱属三种飞虱;褐飞虱属三种飞虱形态特征;三种飞虱的识别(头胸背面、头部正面);三种飞虱的识别(雄性外生殖器);三种飞虱的识别(雌性外生殖器);(2)白背飞虱与灰飞虱;白背飞虱与灰飞虱的头部;(3)灯下飞虱成虫简单辨别;第二步 看体色及前、中胸背板
全体褐色(褐、拟褐、伪褐)
前、中胸背板中域黄白色(白背飞虱)
前胸背板淡黄,中胸背板黑色(灰飞虱雄)前胸背板淡黄,中胸背板中域淡褐、两侧暗褐色(灰飞虱雌);第三步 看颜面及生殖器(区分褐飞虱属)
;褐飞虱属三种飞虱简单区分;(二)两种主要稻飞虱若虫区分;2、褐飞虱与白背飞虱若虫比较;褐飞虱若虫;白背飞虱若虫;(三)褐飞虱与白背飞虱卵的比较;褐飞虱与白背飞虱的卵;三、调查内容和方法;(二)灯光诱测
1、光源选择:200W白炽灯、20W黑光灯或佳多牌自动虫情测报灯。
2、测灯安装:远离强光源,紧靠稻田,周围无大建筑物和丛林。
3、开灯时间:一般在3-11月份进行,每天天黑前开灯,天亮后关灯。
4、观测方法:逐日将诱得的成虫分类计数(虫量很大时可分格取样,折算总虫数),同时记录点灯时的天气状况。
(三)秧田调查
1、调查时间:秧苗三叶期至拔秧前止,每5天调查一次。
2、调查方法:选主要类型田3块,随机取样,多点调查,记录每平方米的成、若虫量。
;(四)本田系统调查
1、观察区、观测圃的设置(相对固定):观察区应选择在连片30公顷以上稻区。在观察区内设立观测圃(面积1-2亩,种植当地主栽品种2-4个,正常栽培管理,全生育期不施用化学农药),选定定点系统调查田(以下简称定点田,品种、生育期和长势有代表性的田3-6块,农民自行管理)。
2、调查时间:水稻回青后至黄熟期止,每5天(逢5、逢10)调查一次。
3、调查田块:观测圃(不同品种分别调查)和定点田。
4、调查方法:采用目测法或盘拍法,平行跳跃式多点取样,每点取1-2丛,每块田调查25-100丛(调查丛数根据虫口密度适当增减)。记录褐飞虱与白背飞虱的长、短翅型成虫和高、低龄若虫数量(折百丛虫数)。;(五)大田普查
1、调查范围与调查田块数:在观察区和全辖区范围内进行,一般根据地理位置、品种、长势等选择有代表性4-6个点,每点调查10块田。
2、普查时间和次数:在主害前一代若虫二、三龄盛期查一次,主害代防治前后各查一次,共3次。每次成虫迁入峰后,立即普查田间成虫量(有时测灯虽无明显迁入峰,但观测圃与定点田成虫迅速增长时也需进行)。
3、调查方法:同系统调查,但每块田调查10-20丛水稻即可。
(六)田间卵量调查
1、调查时间:在主害前一代及主害代成虫高峰后或迁入峰后5-7天各查一次,每造调查2-3次。
2、调查方法:不同类型田各调查1-2块,平行跳跃式取样,每丛拔取外围和内部稻株各一株,每块田取20-50株(成虫密度高时可适当减少株数)带回室内镜检剖查。计算百丛卵量、孵化率、寄生率等。;(七)天敌调查
结合系统调查,逢10日调查一次,主要调查捕食性天敌蜘蛛、黑肩绿盲蝽、青翅蚁形隐翅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