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商民运动中商民的角色与地位的论文.doc
中国商民运动中商民的角色与地位的论文
商民协会为依托的“商民运动”,时间限于1924—1930年。1924年商民协会成立以前和1930年商民协会废止以后商人的活动称为“商人运动”,其中的“商人”涵盖一切革命不革命的大中小商人。事实上,在国民革命政府管辖的区域内和北伐势力所及之处,许多中小商人、店员和摊贩都被发动起来,加入商民协会,投身商民运动,从而成为大革命时期波澜壮阔的民众运动的组成部分。革命势力所及,大商人也有不少参加商民协会开展商民运动的,但中小商人是商民协会和商民运动的主体,商民运动特别强调的反对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的苛捐杂税、反对买办大商人,主要也是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诉求。所以,在商民运动中,“商民”的主体和主导,应该属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关键词:商民;商民协会;商民运动;角色;地位
中图分类号:k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2)07013212
作者简介:乔兆红,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上海 200020)
商民协会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大革命时期出现的、由商民组成的民众团体。商民运动是以商民协会为依托的,商民参加国民革命的运动,为民众运动之一种。大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以中小商人为主体的商民积极参加了这场革命。在大革命结束后,商民协会和商民运动的归宿,又与当时国民党对民众运动的政策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宁汉合流后,以支持国民革命为目的,为广大商民谋利益的商民运动逐渐消亡,代之而起的是商民协会与商会的矛盾冲突与纷争,这个纷争以上海为中心进而波及全国。.本文以“商民”为研究对象,具体剖析大革命时期中国商民运动中商民的角色、地位与作用。
一、关于“商民”
清末以还,“商民”与“商人”不分,均指以经营为业的经理人。近年来,笔者注意搜集中国近代史中“商民”与“商人”的称谓及用法,试图探析“商民”的来历、界定及与“商人”的区别。但是发现,有关商民与商人的称谓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就目前搜集到的资料表明,人们将以经营为手段谋生的人统称为商人,包括大中小各部分,有时干脆统称为“商民”。自1924年广州商团事变后,商民协会建立,有关“商民”的成员构成引起关注并产生较大分歧。
晚清以来,“商民”一词就常见之于文献,通常就是指“商人”。到了民国初年,“商民”与“商人”两词仍没有明确的界限。例如,胡汉民在自传中说,清末“通都大邑贸易繁盛,商人渐有势力,而绅士渐退。商与官近至以‘官商’并称,通常言保护商民,殆渐已打破从来之习惯,而以商居四民之首”《胡汉民自传》,载《辛亥革命史料选辑》上,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05页。胡汉民在这个自传中多次使用“商民”一词,都指商人。。这一段话,“商人”、“商民”、“商”三个词都用到了,但显然都是同义的。然而,到了1924年商团事变以及广州商民协会成立后,“商民”与“商人”两个词在当时的政治语汇中开始出现差异,在实际上含义也有别,有时甚至引起重大的分歧。
“商人”是一个很泛的概念,可以包括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差别很大的人群。中华民国政府在1914年颁行的《商人通例》规定,“本条例所称商人,谓为商业主体之人”,商业包括买卖业、赁贷业、制造或加工业、供给电气或自来水业、出版业、印刷业、银行业、兑换金钱业或贷金业、担承信托业、作业或劳务之承揽业、设场屋以集客之业、堆栈业、保险业、运送业、承揽运送业、牙行业、居间业、代理业总共17个行业,几乎包揽了农业以外的各个经济部门。不过,条例又规定,“凡沿门或在道路买卖物品之商人,或手工范围之制造人或加工人,及其他小商人”,适用《商人通例》有一定限制参见张士杰编《商人宝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425页;刘绍基编《商人要览》,南京书店1933年版,第14-25页;陶汇曾编《商人通例释义》,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年版,第13页。。可见,叫卖小贩、摊贩、小手工业者、小商人(资本额500元以下),民国初年在法律上又不被视作完全意义的商人。
即使在商民协会出现、商民运动开展以后,“商人”、“商民”两个词也仍有混用的情况。如1926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各省区党务报告决议案》指出:“关于商人运动,在广东各地已组织商民协会,惟此外各地多未注意。此后北京、上海、汉
口及其他重要都市,均须极力注意商人运动,使商人群众接受本党主义,参加国民革命。”《各省区党务报告决议案》,载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118页。又如1926年8月22日的湖南《大公报》记载:“1926年4月,湖南商人部正式成立,曾发出告商人书。6月组织商民运动委员会,即通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