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模拟测试(四)(教师版)
2016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模拟测试
历史试题(四)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卫国是武王弟康叔的封国,都于朝哥(今河南汲县北)。这里是商王朝统治中心,又是周初东方叛乱的 策源地。卫的甲骨文,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可知,西周卫国的特点是( )
A.候鸟筑巢,利于人居 B.物产丰富,产鱼较多
C.万物生长,土地肥沃 D.战略要地,军事重镇
【答案】D
【解析】从甲骨文和金文形态入手,城市周围有士兵在巡逻警卫,可判断卫国特点是战略要地、军事重镇。A项是燕国,B项是鲁国,C项是晋国。
试题分析:从甲骨文入手,考查西周封国的特点,政治史与文化史相结合,考查学生判断能力。
考点:夏商周政治制度、中国汉字
【命题意图】从政治和文字角度综合考查学生历史素养。
2.下列图片所反映的主题是( )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水利事业的成就
C.灌溉技术的成熟 D.农业工具的发达
【答案】A
【解析】从三幅图片入手,第一幅图是唐代筒车,第二幅图是铁犁牛耕,第三幅图是都江堰。综合判断是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试题分析:从图片入手,综合三幅图片,考查学生认知历史事件的能力。
【命题意图】运用图片,综合分析。
3.《汉书》中记载:“孝惠、高后之时,海内得离战国之苦……故惠帝拱己,高后女主制政,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刑罚罕用,民务稼穑,衣食滋殖。”材料表明当时统治者实行的治国策略是( )
A.严刑峻法 B.清静无为 C.积极进取 D.礼法并施
【答案】B
【解析】从“高后女主制政,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刑罚罕用,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可以看出,汉代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而汉初思想是黄老之学,即无为而治。
试题分析:从文言文中,直接概括出材料主旨,得出结论。
【命题意图】考查汉初思想,考查学生文言史料的解读能力。
4.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描述道:“郑和的大战船被搁置朽烂,尽??有种种机会向海外召唤,但中国还是决定转过身去背对世界”。这是对中国哪一政策的描述( )
A.重农抑商 B.重商主义 C. 自由主义 D.闭关锁国
【答案】D
【解析】从“但中国还是决定转过身去背对世界”可以看出,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试题分析:从史料中提出信息,做出判断。
【命题意图】考查中国古代经济政策,考查学生理解史料的能力。
5.有人认为: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材料中的“他”是( )
A.浪漫主义诗人 B.现实主义诗人 C.创作大量讽喻诗 D.曾提出复兴儒学
【答案】B
【解析】从安史之乱之后,“诗史”可以看出,是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
试题分析:引用史料,从历史叙述中发现规律,关键词等。
【命题意图】考查中国古代诗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6.郑板桥在《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一画中题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由此可知,该画的特点是( )
A.浓墨重彩 B.写意表情 C.以形写神 D.形神具备
【答案】B
【解析】 从文人画的特点入手,判断是写意表情,C项是人物画特点,A、C不符合题意。
试题分析:通过文字和图片相结合,判断画风。
【命题意图】考查中国古代画,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判断能力。
7. 据陈寅恪《雨僧日记》(1919年11月11日)记载:“今人误谓中国过重虚理,专谋以功利机械之事输入,而不图精神之救药,势必至人欲横流,道义沦丧。即求其输诚爱国,且不能得。”这表明陈寅恪 ( )
A.不认同张謇实业救国的做法 B.主张用传统文化凝聚爱国精神
C.力图对新文化运动进行纠偏 D.已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答案】B
【解析】 从“即求其输诚爱国,且不能得”判断,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只是器物,不能从精神层面救中国,应该用传统文化凝聚爱国精神。A、C时间不对,D不符合题意。
试题分析:通过时间和语境理解作者意图。
【命题意图】考查辛亥革命后中国思想,考查学生时间观念和历史理解。
8.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在美国的历史记载里,称这次军事解除公使馆危机行动为中国解救远征,中国则称之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致这一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双方立场不同 B.学术观点不同C.意识形态对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