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波运动学[09级]第7节透过波和反射波的垂直时距曲线.pptVIP

地震波运动学[09级]第7节透过波和反射波的垂直时距曲线.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震波运动学[09级]第7节透过波和反射波的垂直时距曲线

第一章;主要内容;一、水平层状介质的透过波垂直时距曲线;地震测井和垂直地震剖面的不同: 前者只须利用记录的初至波,后者不仅利用记录上的初至波,也要利用记录上的续至波; 前者的观测点距通常较大,后者的观测点距很小; 前者只利用震源在井口附近的零偏移距观察系统,后者还利用震源偏离井口非零偏移距观察系统和多偏移距观测系统; 前者的目的主要是测定波速,后者主要是研究井旁地层剖面及在实际地质介质中研究波的形成和传播规律。; 垂直地震剖面法观测方式得出的是地震波的垂直时距曲线。 本节就是讨论几种较简单地质结构的垂直时距曲线,通过这些讨论为以后学习垂直地震剖面法、地震测井等打下基础;同时,也使我们对描述地震波运动学特点的最重要的概念--时距曲线,同介质结构、波的类型、观测方式这三个方面的关???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设有右图所示的地质结构:水平层状介质,各层的速度和厚度分别为V1,h1,V2,h2,…,Vn,hn;各界面的深度分别为H1,H2,…,Hn。 在地面井口激发,沿H轴在井中连续观测。 ; 现在推导在这种情况下的透过波垂直时距曲线方程,即波沿H方向的旅行时t与观测点的坐标H的关系t(H)。 由右图很易写出各段的垂直时距关系 。 ;(t,H);最后可导出n层介质的垂直时距曲线公式:;二、 激发点与井口偏移距非零直达波时距曲线 ;三、两层介质、水平界面、非零偏移距向上反射波时距曲线; 利用虚震源原理,可以画出向上反射波的射线,它到达E点时间最短,且与直达波射线几乎重合,到达A点时间最长。; 下面,具体推导向上反射波的时距曲线方程。 有关参数见右图。界面深度为H,激发点O与井口A的距离为d,井中任一观测点B的坐标为Z,波速V。从图可以看出,向上反射波传播路径长度是O*B。作BG平行界面,在△O*BG中有O*B2=d2+O*G2;又有O*G=2H-Z,所以 :;四、两层介质、非零偏移距、倾斜界面上倾方向激发的上行波时距曲线; ①推导出O点到界面的深度OC的长度(L) 为此,过A点作AE垂直界面,过O点作OF⊥AE,从左图上可看出L=AE-AF,又有AE=ADcosφ=Hcosφ,AF=OAsinφ=dsinφ ,所以:L=Hcosφ-dsinφ。 ; ②找出等效传播路径O*M的长度 作O * N垂直地面,作AP∥MO*,交O*N于P点。因此有AP=O*M。用AP代替O*M后,寻找它与已知参数的关系就比较方便。;最后得到上行波时距曲线:;五、两层介质、倾斜界面非零偏移距下行波时距曲线; 下行波波时距曲线具体推导过程如下: 地质结构和有关参数如右图所示,符号同前,根据虚震源原理,作两次虚震源,得到从震源O发出经界面上的R点反射,再经地面G点反射,向下传播到M点的射线,为图示的ORGM,这条射线的总长度可用O**M表示。;从图上还可以看出:O**M=O*N,过A点作AP∥O*N.;这条时距曲线是双曲线;上行波时距曲线:; 可以看出下行波与上行波在H=Z=0处有相同到达时间,即两个波的时距曲线在H=0有交点。;下行波;附: 特殊波的时距曲线 (绕射波、断面波和回转波);一、绕射波;绕射波时距曲线: 垂直断棱上断点R,在地面上的投影为R′,R ′距激发点O的距离为L。 入射波到R点的时间为:;所以,在S点接收到绕射波的总时间为:;绕射波时距曲线的4个特点: (1)在绕射点上产生的绕射波时距曲线,与在R ′上激发深度为h/2的水平界面上形成的反射波时距曲线相比,其形状一样,同为双曲线。;绕射波时距曲线;绕射波时距曲线;绕射波时距曲线;注意: 激发点移动时,曲线极小点在测线上位置不变,绕射点正上方。但整条绕射波曲线沿t轴平移,曲线形状保持不变。 ;动校正后的反射波、绕射波同相轴关系;二、断面波(断面反射波);偏移后的断面波;由于断面不像一般地层界面那样光滑,断面两边地层多变,沿断层面的波阻抗差也随之变化不定,因而使断面波在地震剖面上具有与正常反射波不同的特点: 同相轴很陡,与周围正常反射波穿插交叉。因为断面比正常地层界面倾角大,并往往断开一系列地层所致; 波形不稳定,能量不稳定。振幅忽强忽弱,反射系数不稳定,会出现反相位现象。 连续性差,时断时续、忽隐忽现等特征。 断面波是断层存在的重要标志,是此3种特殊波中最常见的一种。;三、回转波;整个界面的时距曲线特点是:当界面上的反射点自左向右移动时,时距曲线开始是ABC段自左至右,然后是自右向左移动的CDEFG(相当于整个界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