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魅力的宅男网名:没有人一路单纯到底,但请别忘了最初的自己选编.ppt

有魅力的宅男网名:没有人一路单纯到底,但请别忘了最初的自己选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19世纪末叶的 维新变法思想 ;内 容 提 要;一、戊戌维新思潮的兴起 ; “自甲午战事败后,朝野乃知旧法之不可恃,于是言变法者乃纷纷”;“强学会、《时务报》大呼于天下,天下人士咸知变法,风气大开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2)民族危机的加深和国内矛盾的激化 “自台事后,天下皆知朝廷不足恃,人无固志,奸究生心,……加以贿赂公皆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3)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 (4)早期维新思想的发展;二、康有为的“托古改制”与“大同”理想 ;  其一,认为自东汉以来被奉为经典的古文经学是刘歆为迎合王莽篡权而造的“伪经”,它阉割了孔子始作经书的真谛;   其二,认定惟西汉时的今文经学才是孔子创作的“微言大义之真经”。; (2)《新学伪经考》的影响 “第一,清学正统派之立脚点,根本动摇,第二,一切古书,皆须从新检查估价。此实思想界之一大飓风也。”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3)《孔子改制考》的基本内容 其一,认为孔子既是“创法立制”的“素王”,又是“托古改制”的鼻祖。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孔子改制考》;   其二,阐发“通三统”、“张三世”的社会进化历史观。    “康有为隐以改复原教之路德自命,欲删定六经而先作伪经 考,欲搅乱朝政而又作改制考,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叶德辉《翼教丛编》卷6; ; (2)经济上,主张发展工商业,以工商立国 “凡一统之世,必以农立国,可靖民心;并争之世,必以商立国,可侔地利。易之则困敝” “古之灭国以兵,人皆知之;今之灭国以商,人皆忽之。以兵灭人,国亡而民犹存;以商灭人,民亡而国随之。” ——《上清帝第二书》;(3)文化上,主张 “废八股”, “兴学校”, “养有用人才”;3、康有为的“大同”理想; (2)《大同书》的主要内容 批判封建剥削制度:“君主专制其国,鱼肉其臣民,视若虫沙,咨其残暴”;“夫之专制其家,鱼肉其妻孥,视若奴婢,咨意凌辱。”;  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之弊端:“工业之争,近年尤剧,盖以机器既创,尽夺小工,……而小工无所谋食矣。而能作大厂之机器者,必具大资本家而后能为之。”;   “一厂一场,小工千万仰之而食;而资本家复提操纵轻重小工之口食而控制之或抑勒之,于是富者愈富,贫者愈也。”   设计大同社会:废除私有财产;实行计划经济和按劳取酬;政府机关实行民主管理;消灭家庭,消灭阶级,人人平等;; (3)对《大同书》的评价 毛泽东:“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   恩格斯:“主著作界的小贩们去一本正经地挑剔这些现在只能使人发笑的幻想吧,让他们自己的严谨的思维方式优越于这种‘疯狂的念头’而自我陶醉吧。使我们感到高兴的,倒是处处突破幻想的外壳而显露出来的天才的思想萌芽和天才思想,而这些却是那班庸人所看不见的。”;三、梁启超的变法思想和“新民”说 ; “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爱国论三·民权论》;   “宪法者,何物也?立万世不易之法典。而一国之人,无论为君主,为官吏,为人民,皆共信守之者也,为国家一切法度之根源。此后无论出何令,更何法,百姓不离其宗者也。” ——《立宪法议》; 郭沫若评价梁启超:“平心而论,梁任公地位在当时确实不失为一个革命家的代表,他是生在中国的封建制度被资本主义冲丰破了的时候,他负载着时代的使命,标榜自由思想而与封建的残垒作战。在他那新兴气锐的言论之前,差不多所有的旧思想、旧习气都好象狂风中的败叶,完全失掉了它的精彩。” ——《少年时代》;四、严复与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 ;   “《天演论》出版之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到全国,竟做了中学生的读物了……在中国屡次战败之后,在庚子、辛丑大耻辱之后,这个‘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象野火一样,燃烧着许多少年人的心和血。‘在演’、‘物竟’、‘淘汰’、‘天择’等术语,却渐渐成了报纸文章的熟语,渐渐成了一班爱国志士的口头禅。……我自己的名字也是这种风气底下的纪念。”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