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C和T的测量.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4C和T的测量

14C和T的测量 一.14C和T的测量目的 1.1 氚的测量目的 氚是低能β放射性核素,其最大能量18.6KeV,平均能量5.7KeV。半衰期为 12.45年。这种能量的β粒子在水中的射程为6μm,空气中的射程为5mm。环境氚 常以气(HT),汽(HTO)和其它化合物存在。 天然氚按以下的核反应式生成: 14N+n→3H+12C 16O+n→3H+14N 14N+p→3H+Products 16O+p→3H+Products 这里,n和p是一次宇宙射线生成的二次宇宙射线。氮和氧是大气的构成成分。 在地球表面单位面积的生成速率推定约为0.2~0.25(氚原子.cm-2.s-1)。由于氚的半 衰期为12.45年(4500±8天),就全球而言处于平衡,结果在地球上的盘存量为1~ 1.3EBq。其它在自然界的岩石圈和水圈中所含铀的三分裂变也有氚的生成,其产 生量(10-3cm-2.s-1与10-8cm-2.s-1)与宇宙射线的生成量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由于1954年开始的大气层核试验造成了环境氚水平的提高。特别是1953年开 始的氢弹试验使大量的人工氚释放到环境中。原子弹无论是用铀-235还是用钚 -239,都是使之达到临界状态然后爆炸,此时由于核的三分裂变产生氚。氢弹或称 之为热核武器的核爆炸,是利用铀-235或钚-239的裂变能量,进行氚和重氢的裂变 以提高爆炸的威力。在氢弹中锂生成的氚和被填充的氚中未反应的部分将被释放 到环境中。氚释放量最大的是在20世纪60年代前半期,一直持续到1963年美苏签 定禁止大气层核试验条约。其结果是大气中氚的盘存量增加到240EBq,为天然氚 盘存量的200倍以上。这些人工氚和天然氚混合在一起,广泛存在于环境中。1963 年以后,由于中国和法国的大气层核试验虽然也有若干量的氚放出,但环境中的氚 水平总体上还是趋于逐步降低。1990年由核试验推定的氚盘存量为52EBq,2001 年约为其一半。在大气层核试验产生的氚全部以水HTO的形式存在,最终随同雨 水落到地面。氚是否达到同温层依赖于核爆炸的高度,爆炸的规模和纬度。注入 到同温层中的氚同天然氚混合在一起,移向对流层,最后沉积到海洋中。 核能的和平利用向环境释放出的氚,这部分源项主要是核电站和核燃料后处 理厂。因核电力生产而释放到大气层和水圈的氚量,主要取决于反应堆的类型和 运行情况。根据UNSCEAR 1997年的估计,1990~1994年期间核电站正常运行情况 下,平均各类反应堆气态氚的归一化释放率为66TBq(GW.a)-1,液态氚的归一化释 放率为55TBq(GW.a)-1。重水堆的气态氚的归一化释放率最高,为660~ 690TBq(GW.a)-1,沸水堆最低为0.9~1.2TBq(GW.a)-1。对于燃料后处理厂,1990~ 1994年期间平均气态氚的归一化释放率为26TBq/a,液态氚的归一化释放率为 290TBq/a.UNSCEAR估计,从50年代商业堆运行到1994年,核电站释放的气态氚和 液态氚总计约为1.3EBq,相当于天然氚的全球储量,而1994年核电产生的氚年释放 率约为104PBq.a-1,为天然氚年产率的1.4倍.随着全球核电生产的增长,环境中来源 与核电产生的氚所占比重将愈来愈大。由于雨水的输送以及空气与海水间的水蒸 气交换,氚全球储量的65%存在于海洋中,27%分布在陆地和生物圈.其余分布在同 温层(6.8%)和对流层.UNSCEAR 1997年估计的对流层空气中天然氚的浓度为 1.4mBq.m-3 。 现今对氚的测量变的越为重要,尤其是对核电站和核废料处理厂周围环境中 氚的测量,此外对使用氚靶场合中氚的监测也应引起重视。 1.2 碳14的测量目的 14C是低能β放射性核素,其最大能量为156keV,平均能量为45KeV。半衰期 14 14 为5730年。空气中的 C可以以多种化学形态存在,其中最重要一种为 CO2。 14C由于半衰期长加上它参与各种生物循环,因而14C的监测和防护也是个应 当重视的问题。 14C的生成主要有三个来源: (1)来自宇宙射线中的中子与大气中的氮通过14N(n,p)14C反应不断生 14 1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