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再苦也没有苦孩子”[黄亮].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5“再苦也没有苦孩子”[黄亮]

PAGE 7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课 题 《再苦也没有苦孩子》 课 型 比较·探究 课 时 1 上课日期 2012年12月7日 姓 名 黄亮 单 位 枣庄市台儿庄区涧头集镇第二中学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比较.探究 再苦也没有苦孩子 (1课时) 课前准备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我设计了如下预习作业: 1.自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阅读时遇到的生字生词。 2.查找关于新闻评论的一般知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课程标准 “在阅读中了解叙述、议论等表达方式”,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有益启示。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评价任务 1.在阅读中了解叙述、议论等表达方式。 2.品味评论性的文字、关键词语的含义 3.认识到教育在任何一个时代,对于任何人都有重要的意义。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了解这则新闻评论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评论性的文字、关键词语的含义 3.认识到教育在任何一个时代,对于任何人都有重要的意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抛砖引玉 师:同学们,当你到看到这些图片的时候,你想到什么?你有什么感想吗?(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再苦也没有苦孩子》,感受这篇课文给了我们哪些思考。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学生上学的艰难”图片,课前先让学生对“边远山区的学生上学的艰难”有一个深刻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二、预习检测 出示:识记下列字词的形、音、义。 1.读准下列字词的拼音。    规规矩矩jǔ 震撼hàn 宽裕yù 趋之若鹜wù 简陋lòu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宽裕:宽绰、富裕。    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鹜:鸭子。    力所能及:自己的能力所能办到的。 (学生交流评价) 三、体验一种情感 指导语:请同学们认真品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找准“关键词”:“震撼”——初识作者的情感 本文的结尾说:“这就是我们这份调查带来的最震撼人心的信息。”最震撼的信息指什么?为什么最震撼?从这个词语中你读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学生活动:浏览课文,概括提炼,小组合作交流,推荐发言。) 文章先摆出的第一个震撼事实: ,得出 的震撼结论,一语点题;接着从另一个角度摆出了第二个震撼事实: 的震撼结论,最后一段用 一句话篇末再次点题。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这一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填空的形式,加上提示语引导学生思考,平时学生面对的都是一些问答题,换一种问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明确:依次填入—— ·农民工收入奇低,可是他们的孩子都在上学。 ·他们再苦没有苦孩子。 ·农民工和城里的孩子虽在上学,但学校的档次很不同。 ·农村和城里的孩子教育的不平等。 ·再苦不能苦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 ●品析“关键句子”——体验作者的情感 指导语:请同学们默读第六自然段思考:为什么在第6段中说“这是本次调查最为有价值的一组数据”?从“最为有价值”这个词语中你又领会到了作者的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虽说中国社会科学院陈光金副研究员没有做具体分析,但我们从前文叙述中已能够捕捉到这样一些信息: ⑴农民工子女都能接受教育。 ⑵农民工子女和城里孩子不能接受同等教育。这就为 今后政策的调整确立了方向,这种不平等教育将随着和谐社会的建设慢慢消失。 1)重视以事实说话   全文列举了调查后的许多事实,尤其是大量的数据,使读者多诸多事实有所思考,也便于理解作者所作的评论。 ⑶讲解独到,视角新颖。   本文选取罗勒当前一个热点问题,即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来展开评论。在根据数据得出震撼人心的结论后,对农民工重视教育的做法表示充分地肯定,同时也在文字的叙述中表露了农民工子女和城里孩子接受不一样的教育表示同情。 四、感悟一种技巧 ●感悟开头 体会悬念 指导语:本文虽然是一篇新闻评论,但作者却善于在文章中设置悬念,请你结合着课文内容说说文章开头是如何设置了悬念的?有什么作用? 明确出示: 调查设计与统计出来的真实结果差异大。 教师指导: 所谓“悬念”,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未知的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悬念”是小说、戏曲、影视等作品的一种表现技法,是吸引广大群众兴趣的重要艺术手段。 作用:吸引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