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导演徐明东谈《中国舞蹈艺术魅力》.docVIP

中央电视台导演徐明东谈《中国舞蹈艺术魅力》.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央电视台导演徐明东谈《中国舞蹈艺术魅力》

中央电视台导演徐明东谈 《中国舞蹈的艺术魅力》 2003年的春天,一部反映民间歌舞的作品《云南映象》上演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部歌舞集的内容直接取材于云南民间,70%的演员都是当地的普通农民,在此之前她们没有经过专业的舞蹈训练。以《雀之林》一举成名的中国民间舞蹈家杨丽萍,将这些即将消逝的民族民间舞蹈集中到舞台上,再现了神圣祭坛前祖先们对于日月天地狂热的信仰。当牛皮鼓声再次响起时、当翩翩孔雀再度归来时,千年的时间间隔在片刻中消失,肢体的律动营造出了一个虚幻缥缈的梦境,在这个梦里我们穿越时空与神灵对话、与宇宙相亲…… 千年的历史弹指一挥间,人类的身体几乎没有变化,但是由华夏子孙创造的舞蹈却出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奇迹,中国人用自身充满情感和活力的肢体打破了肉体与精神的界限,也打破了社会生活与个人宣泄的界限。原始社会自由奔放的舞蹈、公元前十世纪寓教于乐的雅乐,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六世纪方兴未艾的民间舞蹈,公元七到九世纪兼容并蓄的舞曲,公元十世纪典雅精致的乐舞以及公元十四到十五世纪融入到戏曲表演中的舞蹈共同构筑起了中国古典舞无比辉煌的历史。 中国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文字记载以前。在幅员辽阔的中国曾经发现过许多带有舞蹈图案的文物。其中最为古老的是1973年在青海省大通县出土的带有舞蹈图案的纹彩陶盆。盆壁的舞蹈图案反映了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先民们已经创造出了附有乐器伴奏、动作相合、连臂踏歌的集体舞蹈。虽然这些静止的文物只能记载一个瞬间的跳跃,但是这些历史的遗迹却留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空间,让后代的人们不断根据它们去还原和创新中国古代的盛世之舞。 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有一个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敦煌。距敦煌东南25千米的莫高窟以雕塑、建筑、壁画等艺术样式闻名于世,它纪录了中国古代最为鼎盛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敦煌莫高窟已经成为了古老东方文化的一个象征。1979年甘肃省歌舞团从莫高窟的两千多尊彩塑和4万多米壁画中提炼出一套典型化舞姿,再现了勾脚、扭腰、送胯、全身成S形三道弯的敦煌舞蹈造型。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了大型歌舞剧《丝路花雨》。《丝路花雨》开创了中国的“敦煌舞派”体系,它第一次将千年以前壁画上的天国之舞再现于人间,还原了“反弹琵琶”的舞姿,展现了煌煌大唐的盛世气象。22年后兰州歌舞剧院又推出了《丝路花雨》的姊妹篇《大梦敦煌》,当如潮般的掌声再次响起时,人们得以在飞旋的舞姿中重温大唐盛梦。翩翩起舞的飞天女神们,腰系长裙,肩披彩带,在天空自由飞舞,她们是天国的舞者,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带着醉人的香气将朵朵云花撒向众生……当舞剧走向高潮时,反弹琵琶的飞天女神舞出了盛世敦煌最为优美的舞姿。她既奏乐又跳舞,让动感的音符越过双肩飘向遥远的人间…… 飞天之舞是一个天国的梦,这个梦最能体现中国古代舞蹈处于巅峰状态时的神韵。那时正值中国公元九世纪到十世纪的唐代,一切都欣欣向荣,舞蹈也呈现出一种如飞天般向上升腾的状态。这时的舞蹈既不像公元前十世纪的雅乐舞那样依附政治,也不像公元前2世纪的舞蹈那样与杂技、音乐、歌唱融在一起,它开始从综合艺术中独立出来而自成一体。公元九世纪到十世纪的民间舞蹈和宫廷舞蹈都很兴盛,人们经常以舞自娱。踏歌是唐代最为盛行的民间歌舞,这种手牵手、以脚踏地,边歌边舞的舞蹈形式在大江南北广为流传,“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江上踏歌声”就是对其生动的描绘。 在宫廷之中,三百名精通音律的人被挑选出来由唐玄宗亲自培训,这些人被称之为“梨园子弟”。后来戏曲界沿用了这一称谓,将戏曲演员也称为“梨园子弟”。宫廷舞蹈是历代皇宫用于祭祀、礼仪、歌颂皇上的功德和宴会上演出的舞蹈。它的阵容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唐代最为著名的宫廷舞蹈当数《霓裳羽衣舞》。这个舞曲由凉州节度史杨敬述献给唐玄宗,并经唐玄宗润色加工而成。唐玄宗李隆基打一手漂亮的羯鼓,又深谙音律,是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风流天子,他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已成为了中国家喻户晓的千古传奇,而聪慧善舞的杨贵妃正是《霓裳羽衣舞》的表演者。后来白居易在他的《霓裳羽衣歌》中写道: “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白云缥缈,山水虚幻,月光映照着霓裳仙子翩翩起舞,轻盈的旋转像雪花飘舞,矫捷的前行像游龙受惊。舞罢时如彩凤收翼,光彩犹在;乐息处似鹤鸣九天,余音缭绕。这既是飞天的净土天界也是唐人的繁华盛世。人间之爱与天国之爱融为一体,凡人神仙既可相慕,又可相恋,这正是盛极时代中国人用舞蹈所实现的人间理想。 如果说煌煌大唐的舞者把天国之舞作为自己的艺术理想,那么它的继承者们则把目光从天上移到了人间。到了公元960年以后,城市发展,商业繁荣,市井文化开始兴起。舞蹈从宫廷走向了民间,其中的一部分融入到了戏曲中。如戏曲舞蹈中的“舞袖”最初来源于古代的“长袖舞”,而“双飞燕”“扑虎”等模拟性舞蹈动作则是发展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