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音聲海》心室(识)解构 传达者洪南州: 走出观念 还原本来
心室(识)解构 传达者洪南州: 走出观念 还原本来
《音声海》2013-3 记者 孙晓霞
以文字的方式,呈现 心室(识)解构 及其传达者洪南州,是一场冒险。
生命实相是超越文字的,甚至于此刻,对于尚未明白的写作者而言,此篇文章的每一个字、每一层意思,都是被观念制约捆绑后的反射动作而已。
生命中,既有观念、经验的载体——文字,怎么能将人带到一处其自身之外的风景?借用洪南州的话讲,透过文字,传达生命出口,对于一个见到实相的人而言,是无奈到不可说而说。而对于一个没有抵达实相的人而言,写此文、见此文,都是在用过去经验解读,结果一定走样,效果一定偏离,距离真实明白相去甚远(那份真实明白,不会在过去的经验解读里)。因此,此篇文章的推出,实在是一次不得已而为之的冒险。
那么,为什么还要开始这趟文字冒险?洪南州比喻:当家人落水时,即使有危险,这份危险也不等于不做。加之,近年来 心室(识)解构 所传达的内容,已经在台湾、大陆一些参与者身上被证明,正因如此, 心室(识)解构 由文字、语言传达所带来的偏离或误解,在某种程度上会被稀释。
“文字由于存在着因人而异的解读,最多只能帮大家聚焦到生命出口的方向。如果仅仅停留在语言、文字阶段,理解 心室(识)解构 ,仅是意识饱暖。”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洪南州都反复强调,希望读者看到相关文字时,不要局限在文字的组合意里,这会违背 心室(识)解构 受访的初衷。
自1994年以来,洪南州在台湾传达 心室(识)解构 超过六千场次。每一次开办新的聚焦班,洪南州都叮嘱新参与者﹝ 心室(识)解构 称来到这里接触的人为参与者﹞:唯有参加密集班,精准完成无意义的功课,走出观念,方能唤醒生命的本来。而对此文章发表后必然会出现的结果,他以自己的一段夜市经历,比喻如下。
15年前,他在台湾中坜的一个夜市,看见一位双腿残障的乞丐趴在地上乞讨,他于是走上前去询问乞丐看到了什么?乞讨者的回答是:一堆会走动的鞋子。之后,他又问一位观光客看到了什么?观光客的回答是:摆满美食的摊子。他又问摊位老板看到了什么?摊位老板的回答是:进来消费的人潮。一系列的询问后,他又走向了路边的一位警察,这个警察的回答是,在夜市,他只注意劫匪和小偷。同一个地方,因为每个人观念聚焦目的不同,所以想看到的、能看到的东西不同,所呈现的答案也不尽相同。“当文字呈现时,因人解读有异,势必也如此”这是洪南州的回答。
损益观与无意义功课
记者:能否简单概括一下,心室(识)解构 所要传达的主要内容?
洪南州:人的一生,无论烦恼、快乐,全部受到损益观箝制,合我观念之意,我快乐;不合我观念之意,我痛苦。所以,当我走出观念,即知损益观内的烦恼与快乐,无实质存在。真正的走出,要靠无意义的功课。
记者:损益观是人类观念运作的核心逻辑,您是如何在生活中观察到这个现相的?
洪南州:如果说对损益观的初步观察,是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那天下大雨,在路边的菜园里,看到一个大南瓜,我当时就想,如果把这个带回家多好,于是,我就把雨衣脱下来,包上南瓜一路淋雨到家,可当我进了家门之后,妈妈、奶奶便把我一顿痛打。
我原以为,长辈的行为是对我偷南瓜的惩罚,可到了晚餐,我发现饭桌上就有炒南瓜、南瓜汤。我后来才想明白,原来,家人打我,并不是因为我偷东西,而是由于我没有穿雨衣,淋湿后会得感冒,从而影响到我的身体,让她们担心。对此事,我并没有记恨大人打我的行为,而是让我发现了一个道理,即每个人头脑里面,都有一个为己而聚的损益观,来向外决定某件事的对待与判断。
记者:在通往实相的路上,很多人都在寻找各种各样的方法,很多人都没有找到,为什么您能找到无意义功课这一“遗失的环节”?无意义功课的作用又在哪里?
洪南州:当时,我观察到,每一个人从出生到生命结束,他的视觉、听觉、触觉第一时间接触到的所有东西皆是“有”,这个“有”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绝对优先。但实际上,他想要的那个明白,是在“有”之前,或者叫“有”之外,是我们看不到、听不到、闻不到的,我们简称其为“思想粒子间的空隙”。在这样的逻辑下,人真的很难有机率明白。
当我发现所有人在第一时间均活在“有”里面,我就想找方法超越这个“有”。我当时的想法是,人类既然有能力要“有”,难道没有能力要“无”?磅秤自身不会显示重量,但当人站在磅秤上,给一个重量时,它才显示重量,在没有给磅秤重量以前,或者拿开给磅秤的重量之后,它都有一个没有力量的存在。同样的道理,如果我在看事情、听声音、做行动的时候,同时给它一份没有力量的力量存在,那就是还原本来最重要的环节,我们称之为“遺忘的环节”,即无意义的功课。
记者:您推出的这一系列功课,和现实中人们生活的逻辑完全背道而驰,在传达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困难和挑战?
洪南州:我每一秒钟都在百分之百地做,困难和挑战均不在我的考虑之内。
如果硬要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