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考组织行为学(二)专题三 修改版
第一节 群体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群体结构与过程
第三节 群体控制与效能
;一、群体研究的历史性发展
(一)群体的概念
1. 群体:指为实现特定的目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依赖和相互合作的个体的组合。
2. 个体:指企业组织中的个体成员 。 P112
相对企业组织而言,群体是指介于企业组织与个人之间的,因共同的目标、兴趣或愿望联系在一起的一群人。如:班组、车间等。
3. 组织:一般是指为完成特定目标,按照法定程序设立的具有法人资格和系统性结构的群体。;4. 群体或工作群体指企业内部各类组织的总称,通常群体的规模较小。
组织行为学由于研究的需要,将组织分为组织本身、群体和个体三个层次,便于分析研究。
如果抛开企业组织这一研究对象,群体的外延应大于组织;
如以企业组织为特定的研究对象,群体是组织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企业内部各类组织的总和。
;(二)产业疲劳研究
1. 疲劳研究的含义 P114
疲劳研究:指为达到合理地使用和保护人的劳动能力的目的,以劳动生理学和劳动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对产业劳动者作业疲劳的产生、防止和消除等方面进行的研究。
最早为工作研究的一部分,泰罗的作业研究,提出在工作时间安排一定的休息,消除疲劳,提高生产效率。
目前,中国出现“猝死”现象。
疲劳研究的内容:疲劳的本质和起因;疲劳的测定;疲劳的消除与休息制度;疲劳的防止等。; 2. 疲劳与恢复
(1)疲劳
是指劳动者在作业过程中,由于劳累而自觉感到的不适。
(2)测度
可以通过对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身心变化来判断是否疲劳,测定指标:心率、血压、心血输出量、氧气消耗量等。
根据恢复过程来判断疲劳程度。疲劳过度,又得不到及时恢复,劳动者正常作用能力被破坏,甚至危害身心健康。;3. 疲劳的本质
(1)疲劳物质积累论;
(2)能量消耗论;
(3)物理化学变化协调论;
(4)中枢神经论。
研究表明,疲劳是由中枢神经失调引起的。疲劳不只是人体局部器官的反应,而是大脑皮层抑制过程发展的结果,是人的机体免受损害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4. 引起疲劳的原因 P114
(1)作业强度大小
是引起疲劳的主要因素。作业强度大易引起疲劳。作业强度与作业内容和劳动方式有关。
(2)作业速度
作业速度快,即使强度不大的作业,也很难持久。作业强度与速度配合不好,易引起疲劳。
(3)作业持续时间的长短
一定作业强度下,劳动时间与劳动量大小成正比。作业强度大时,能持续的作业时间就短。;(4)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恶劣使劳动负荷增大,导致疲劳加剧。
如:照明、通风、温度、湿度、振动、噪声等。
(5)作业时刻
夜班打乱人体原有的生活规律,易产生疲劳。
(6)操作者身体素质
劳动者的身体素质差易产生疲劳。
(7)劳动态度
操作者劳动热情高、对工作兴趣浓厚,主观疲劳的感受就少。
(8)其它。人事关系、生活条件、社会环境等也影响疲劳。
;5. 疲劳的测定
疲劳测定:疲劳可以通过对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身心变化来测定。
测定内容(三种):
(1)生理指标测定:劳动能量消耗、肺呼吸量、脉搏数、血液成份变化、高温和重体力劳动中人体水分消失量等。
(2)心理指标测定:闪光融合频率、皮肤传导、光、声刺激反应时间等。
(3)劳动动作测定:作业速度、动作路径、动作准确性。
;6. 疲劳的消除与休息制度
(1)休息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精力的主要方式。
(2)休息方式:作业过程中自发的休息;工作制度中规定的休息。(自发休息和制度休息)P116
(3)过度疲劳不易恢复,要防止过度疲劳。
(4)休息制度:是指确定工作日内的休息开始时点、休息次数、每次休息时间以及方式等。
(5)休息制度应根据劳动作业的性质特点来规定,对所有的劳动作业都有必要。休息方式可以是静止的消极休息,也可以采用活动性的积极休息方式。一般通过交替活动达到积极休息的目的。;7. 疲劳的防止
(1)建立健全保护劳动能力的规章制度,合理作业负荷,避免长期超负荷工作;
(2)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避免在恶劣地环境中工作;
(3)合理组织工作,减少重复劳动;
(4)改进操作方法,科学地选择作业速度和作业姿势,做到省时、省力;
(5)加强工作计划和预见性,保持良好的节奏;
(6)注意及时放松;
(7)团结互助,心情舒畅,培养良好的工作氛围。
问:知识型员工的疲劳怎样消除?华为,胡新宇猝死!广州女律师颜湘蓉?
;8. 英国产业疲劳研究委员会的研究成果
1917年,英国政府部门成立“产业疲劳研究委员会”,其目标是,通过分析研究工时与作业条件的关系以及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标准图集-西南18J812_室外附属工程.pdf VIP
- 居住建筑全屋智能工程技术标准.docx VIP
- 临床研究方法(山东大) 学堂在线章节测试客观题答案.docx VIP
- 磁动力发电机项目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VIP
- 导学案005(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doc VIP
- 2023年小升初模拟分班测数学试卷3.docx VIP
- GB T 23615.1-2017 铝合金建筑型材用隔热材料 第1部分:聚酰胺型材.docx VIP
- 建筑工地基孔肯雅热防控和应急方案.docx VIP
- [发电机]-磁动力发电机项目介绍.docx VIP
- JTT 1507-202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标志设置规范.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