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学说在《本草备要》中的应用和体现.pptVIP

阴阳学说在《本草备要》中的应用和体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阴阳学说在《本草备要》中的应用和体现

;1.《本草备要》简介;《本草备要》是清代医家汪昂的代表著作之一,约成书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并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重加修订。 全书共8卷,收载药物479种,因所载药物既备且要,故名“本草备要”。该书切于实用,医药结合,注重启蒙,自刊行以来风行不止,被认为是“清代流行最广的普及性本草学著作”。 ; 汪昂深谙阴阳对立统一规律,强调疾病治疗应补偏救弊,利用药物的阴阳偏性,纠正人体的阴阳偏盛偏衰,从而使人体恢复平衡协调的状态,所以《本草备要》中不乏对阴阳学说的应用与体现。 ;芎:补血润燥,宣,行气搜风 痈疽疮疡(痈从六腑生,疽从五脏生,皆阴阳相滞而成。气为阳,血为阴,血行脉中,气行脉外,相并周流。寒湿搏之,则凝滞而行迟,为不及;火热搏之,则沸腾而行速,为太过;气郁邪入血中,为阴滞于阳;血郁邪入气中,为阳滞于阴,致生恶毒,然百病皆由此起也。芎、归能和血行气而通阴阳。) 元参:补水,泻无根之火 散无根浮游之火(肾水受寒,真阴失守,孤阳无根,发为火病) ;茵陈:通,利湿热,治诸黄 为治黄胆之君药(脾胃有湿热则发黄,黄者,脾之色也。热甚者,身如桔色,汗如柏汁;亦有寒湿发黄、身熏黄而色暗。大抵治以茵陈为主,阳黄加大黄、栀子,阴黄加附子、干姜,各随寒热治之。) 沙参:补阴,泻肺火 久嗽肺痿,金受火克者宜之,寒客肺中作嗽者勿服(人参补五脏之阳,沙参补五脏之阴,肺热者用之,以代人参。); 芎:补血润燥,宣,行气搜风 然香窜辛散,能走泄真气,单服久服,令人暴亡(单服则脏有偏胜,久服则过剂生邪,故有此失。若有配合节制,则不至此矣。昂按∶芍、地酸寒为阴,芎、归辛温为阳,故四物取其相济以行血药之滞耳。) ;泽泻:通,利水,写膀胱火 昂按∶ 六味丸有熟地之温,丹皮之凉,山药之涩,茯苓之渗,山茱之收,泽泻之泻。补肾而兼补脾, 有补而必有泻,相和相济,以成平补之功,乃平淡之神奇,所以为古今不易之良方也。即有加减,或加紫河车一具,或五味、麦冬、杜仲、牛膝之类,不过一二味,极三四???而止。今人或疑泽泻之泻而减之,多拣本草补药,恣意加入,有补无泻。且客倍于主,责成不专,而六味之功,且退处于虚位,失制方配合之本旨矣,此近世庸师之误也 ; 5.以阴阳论治法 ;;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