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汉代的槛车押解制度的论文.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代的槛车押解制度的论文.doc

  汉代的槛车押解制度的论文 汉官府押送囚犯的“槛车”有原始的木笼囚车和封闭式的车厢,犯罪的贵族则往往使用条件舒适的辎车。押送的犯人包括贵族、官员、将领、驻外使节、叛军首领和部分平民。有些罪犯需要蒙目并佩带桎梏,若是王侯、高级官员则允许奴仆、侍卒随行赡护其生活。   关键词:槛车;辎车;法车;桎梏。   中图分类号:k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12)02-0001-07   秦汉时期,官府在长途押送某些特殊罪犯的时候常常使用“槛车”。本文试对这种拘束罪犯人身的运输工具及其施行制度做一番考辨。   一、槛车的形制   槛车送囚现象,据史书所载,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鲁国曾用它拘禁管仲,送交齐人。《说苑·善说》载子路评管仲日:“家残于齐而无忧色,是不慈也;桎梏而居槛车中无惭色,是无愧也。”其事又见《韩诗外传》卷七。秦汉押???犯人时,通常用绳索捆绑牵引而行,称为“系绁”,以防止其反抗或逃走。若贾谊所言:“若夫束缚之,系绁之,输之司寇,编之徒官。”颜师古注日:“绁,谓以长绳系之也。”这种拘束方式,起源于古代对战俘的押送,多人串联起来则称“累绁”或“系累”。如百里奚,“身举五毁,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孟子·梁惠王下》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汉代还有用锁链束缚传送犯人的事例,如王莽时百姓犯私铸铜钱罪,“以铁锁琅当其颈,传诣钟官,以十万数”。《说文解字·金部》日:“锒,锒铛,琐也。”段玉裁注:“汉以后罪人不用累绁,以铁为连环不绝系之,谓之锒铛,遂制‘锁’字。.”但是转运重要的案犯则往往使用槛车。如汉文帝时,“淮南王益横,谋反发觉。上征淮南王,迁之蜀,槛车传送”。光武帝“以梁前后违命,大怒,遣尚书宗广持节军中斩梁。广不忍,乃槛车送京师。既至,赦之”,另外,槛车也用于猛兽的押运,如成帝时围猎,“张罗罔置罘,捕熊罴豪猪虎豹穴狐菟麋鹿,载以槛车,输长杨射熊馆”。   关于槛车形制,流行的观点认为其车厢四周皆为栅栏,状似木笼。见《释名》卷七《释车》:“槛车,上施阑槛,以格猛兽,亦囚禁罪人之车也。”(按“槛”字初义为栏杆,如《汉书·朱云传》日:“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颜师古注:“槛,轩前栏也。”另外,“槛”字还有圈禁兽畜的栅栏之义,《淮南子·主术训》日:“故夫养虎豹犀象者,为之圈槛。”又引申为监禁,见《文选》卷42《吴季重答东阿王书》:“犹绊良骥之足,而责以千里之任;槛猿猴之势,而望其巧捷之能者也。”   按“槛”或称“阑槛”,其起源为木制圈栏。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拘禁捕获的野兽,制造了木栅构成的畜栏,即所谓“服牛乘马,圈豹槛虎”。奴隶制出现后,人们又将战俘关进栏圈,驯服后再行驱使。将奴隶拘押于畜栏的现象,甚至在文明社会还能看到。如《汉书·王莽传中》言:“秦为无道……又置奴婢之市,与牛马同兰(栏)。”颜师古注:“兰,谓遮兰之,若牛马兰圈也。”此外,阑槛又发展为另一种刑具“校”,亦称“木囚”,即木笼。见《说文解字·木部》:“校,木囚也。”沈家本《历代刑法考·刑具考》引王隶友《句读》日:“囚从口,高其墙以阑罪人也。木囚者,以木作之如墙也。桎梏皆圉其手足,情事相似,故得‘校’名。”沈氏又说:“今世狱中有以木作栅,四面如墙,拘罪人其中,谓之木笼,疑即古之木囚也。”槛车就是把木笼和车辆结合起来构成的运输工具,参见《孔丛子》卷下载孔臧《谏格虎赋》:“见虎自来,乃往寻从,张置网罗刃锋,驱槛车,听鼓钟……乃缚以丝组,斩其爪牙,支轮登较(校),高载归家。”   关于汉代槛车的形制,有学者提出:车厢四周并非栏杆,而是用木板封闭,这样可使车中罪犯无法看到外面情况。见颜师古注《汉书·张耳传》:“槛车者,车而为槛形,谓以板四周之,无所通见。”李贤注《后汉书·邓禹附骘传》:“槛车谓以板四周为槛,无所见。”沈家本不同意这种解释,认为《释名》的说法比较符合情理:“车上施阑槛以防罪人之逸,《释名》说是。颜云以板四周之,与‘槛’字之义不合。”   笔者对此有个疑问:《史记》与《汉书》都记载淮南王刘长谪乘槛车自长安迁蜀,于途中绝食数日,而沿路官吏怕担上与其交通的罪名,“县传淮南王者皆不敢发车封”,即未打开封闭的车门。直到雍县才“启封”,发现刘长已死,奏报朝廷。“上即令丞相、御史遂考 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如果刘长所乘槛车车厢四周为栅栏,那么沿途各县官吏不用“启封”即可看见车内刘长的濒危状况,会及时采取急救措施,而不至于造成他的死亡。由此看来,槛车的车厢是封闭的,并非为有空隙的阑槛所构成。   从史籍记载看,春秋时槛车确是以木笼囚禁,所以车中犯人还能与引车役徒对话唱和。如《魏略》日:“昔管仲亲射桓公,后幽囚从鲁槛车载,使少年挽而送齐。管仲知桓公之必用己,惧鲁之悔,谓少年日: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