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5讲古印度文明.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年第5讲古印度文明

第三章 古印度文明 一、地理环境和历史概述 二、婆罗门教与种姓制度 三、佛教的兴起与衰落 四、印度教文明;一、地里环境和历史概述; 在地形上,古代印度可分为三大地区。 第一是北部山区,包括兴都库什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崎岖陡峭,没有太多的山隘和通道,是一道天然屏障,而兴都库什山脉却有许多山隘可供通行, 一些游牧部落就是通过这些通道进入,因此造成印度经常有外族入侵,也造成了印度民族的多样性,现在的印度有“人种博物馆”之称。; 第二部分是印度河和恒河平原。在两大山脉的南麓有两条河流亘古流淌,它们都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文明的几个最有影响力的中心就坐落在这里。 第三部分被称为德干高原。“德干”(Deccan)的原意是指“南方之地”。温迪亚(Vindhya)山脉将之与两河平原隔开,同时这条山脉也是印度文化的分界线,由此造成了南北印度文化上的巨大差异。 ; 影响印度气候的有两大因素,一是季风,一是炎热。不过在最早文明发达的地区,即印度河和恒河平原,最重要的气候特征是 炎热。每年除12月至2月这三个月还算凉爽外,其余时间都很炎热,在五六月份之间,有时气温可高达摄氏四五十度。印度文明就诞生在这样一片土壤上。 茂密的森林、雄伟的山脉、奔腾的江河,大自然的强大力量使人产生一种敬畏。 ;印度文明(南亚地形图);(二)古印度文明的历史阶段; 1.印度河文明 前3000年-前1800年,习惯称为“哈拉巴文化”。 1922年发现,遗址200多处。盛期:2500BC----1750BC 典型遗址: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 创造者:土著?雅利安人?西亚的苏美尔人(从波斯湾带来苏美尔文明,而后与本土文化相结合)? 衰落:神秘消亡:河流改道,气候干旱;雅利安人毁灭说;洪水说;污染瘟疫说;地力枯竭说;公元前1400年左右,突然衰落消失,消失的原因迄今无定论。;2.印度-雅利安文明时代(公元前1400年-公元7世纪 ); 吠陀时代(前1500年-前600年 ) 列国时代(前6世纪-前4世纪 ) 孔雀帝国(前324年-前187年) 笈多(320-540)和戒日帝国( 606-647 )笈多时代东晋名僧法显于399年-412年赴印度取经,经东南亚回国,历14年,著《佛国记》。玄奘于戒日帝国时期629-645年西去印度取经,历17年,著〈大唐西域记〉。 ;3.印度教文明时代(;4.伊斯兰-印度文明时代(1206-1757); 18世纪-至今为近现代文明阶段 17世纪初,西方殖民者入侵; 1849年英国征服印度;1947年8月印度 独立。 ; 二、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吠陀时代(1599BC—600BC) 吠陀:原意为“知识、学问”,是祭祀用颂歌、经文和咒语的汇编,《梨俱吠陀》《娑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解释吠陀的文献:《梵书》《奥义书》《森林书》 吠陀时代是 以婆罗门祭司为社会核心、以祭祀为生活中心、以吠陀为圣典的时代。;吠陀时代的典型特征 吠陀时代是 以婆罗门祭司为社会核心、以祭祀为生活中心、以吠陀为圣典的时代。 只有通过祭祀和牺牲,才能沟通凡人界、天神界和祖灵界,祭祀被誉为“如意牛”。 祭祀分为家内祭、苏摩祭、祭坛祭、马祭等,形式多种多样; (一)种姓制度 1.种姓制度的产生 与种姓制度对等的两个梵语是瓦尔那(前10世纪)和伽提(前4世纪)。一种说法认为雅利安人的入侵是形成种姓制度的直接动力。另一种认为哈拉帕文明所表现的经济的专业化及相互协作集团的共存局面是种姓制度的社会基础。;  雅利安瓦尔那   平民   → 吠舍 (雅利安人)   贵族 祭祀贵族→ 婆罗门   军事贵族→ 刹帝利 达萨瓦尔那 → 首陀罗 (土著居民); 四个等级: 第一等级:婆罗门〈祭祀、贵族〉 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官吏、武士〉 第三等级:吠舍〈农民、手工业者、商人〉 第四等级:首陀罗〈失去土地的农民,其状况相当于奴隶〉 ;2、种姓制度的基本特征;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