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保原理(2013版)答辩.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教案 主讲教师:穆大庆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1 绪论 §1-1 继电保护的作用 一、故障及不正常运行状态 ┌ I↑↑ 危害 ┌ 故障元件 故 障 → │ U↓↓ ---→ │ 非故障元件 (各种短路) └ f ↕ │ 用户 └ 电力系统 ┌过负荷 不正常运行状态→│过电压 危害 ┌元件不能正常工作 │f↓ ---→ │长时间将损坏设备 └系统振荡 └发展成故障 二、继电保护的任务 ┌故障时:自动、快速、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元件,保证非故障 系统事故→│ 部分恢复正常运行。 └ 不正常运行时:自动、及时、有选择地动作于信号、 减负荷或跳闸 §1-2 继保的基本原理和保护装置的组成 一、反应系统正常运行与故障时电气元件(设备)一端所测基本参数的变化而构成的原理(单端测量原理,也称阶段式原理) 运行参数:I、U、Z∠φ 反应 I↑→过电流保护 反应 U↓→低电压保护 反应 Z↓→低阻抗保护(距离保护) 问题:单端测量的运行参数无法区分本线路末端d1点短路(内部短路)与下条线路首端d2点短路(外部短路) 二、反应电气元件内部故障与外部故障(及正常运行)时两端所测电流相位和功率方向的差别而构成的原理(双端测量原理,也称差动式原理) 以A-B线路为例: 规定电流正方向:保护处母线→被保护线路 规定电压正方向:母线高于中性点 1、外部d2点短路时: (包括正常运行时) 2、内部d1点短路时: (双端测量原理可很好地区分内部短路与外部短路) §1-3 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一、选择性:保护装置动作时,仅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停电范围尽量缩小,以保证系统中的无故障部分仍能继续安全运行。 d3点短路:6动作:有选择性; 5动作:无选择性 如果6拒动,5再动作:有选择性(5作为6的远后备保护) d1点短路:1、2动作:有选择性; 3、4动作:无选择性 后备保护(本元件主保护拒动时): (1)由前一级保护作为后备叫远后备. (2)由本元件的另一套保护作为后备叫近后备. 二、速动性:故障后,为防止并列运行的系统失步,减少用户在电压降低情况下工作的时间及故障元件损坏程度,应尽量地快速切除故障(微机保护一般可做到30ms以下)。 三、灵敏性:保护装置对于其应保护的范围内发生故障的反应能力(保护应该动作的情况所测电气量与保护设定门槛相差越大→灵敏度↑)。 一般用灵敏系数Klm(或保护范围)来衡量灵敏度。 四、可靠性:不拒动、不误动。 大型贵重电气设备的保护强调不拒动; 长距离、弱联系、重负荷的高压联络线的保护强调不误动。 (主保护对动作快速性要求相对较高; 后备保护对灵敏性要求相对较高) §2 电网的电流保护和方向性电流保护 §2-1 单侧电源网反映相间短路的电流保护(过量保护) 过量保护:反映所测电气量上升而动作的保护 低(欠)量保护:反映所测电气量下降而动作的保护 一、过电流继电器 1、电磁型过电流继电器J 电磁型继电器的动作量Idz.J与返回量Ih.J 一般不相等,定义返回系数:Kh= Ih.J / Idz.J (过量J:Kh 1;低量J:Kh 1) 继电特性:继电器J无论起动或返回, 动作都是明确干脆的,不会停留在某个中间位置。 2、集成电路型过电流继电器 (主要用于35KV及以下线路的相间短路保护) 3ms延时:防止干扰信号引起的误动(干扰持续时间一般1ms) 12ms展宽:使输出动作信号展成连续高电平。 二、电流速断保护(电流I段) 电流速断保护:瞬时动作的电流保护。 1、短路特性分析: 三相短路时d(3),流过保护安装处的短路电流: Zd ()↑ → Id↓ 曲线max:系统最大运行方式下发生三相短路情况。 曲线min:系统最小运行方式下发生两相短路情况。 (线路上某点两相短路电流 为该点三相短路电流的 倍) 2、动作电流整定 原则:按躲开下条线路出口(始端)短路时流过本保护的 最大短路电流整定(以保证选择性): IIdz.1 I(3)d.B.max IIdz.2 I(3)d.c.max 取:IIdz.1= KkI·I(3)d.B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