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党惠农政策调查报告
关于党的惠农政策的调查报告;惠农政策是指党和政府为了鼓励和发展农业生产而制定的若干扶持和倾斜政策。我们一般习惯于把有关惠农举措称为“政策”,实质上政策本身包含不了惠农大政的全部内涵。我们试从制度、政策、措施三个层面解读惠农问题,以便于全面认识和领会党和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考和决策。;一、政府职能与农业发展;古代政府职能与农业发展;古代的惠农政策基本上是在同质(农业)社会内部实行的产业鼓励政策,虽有促进农业发展进步之效,但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农业社会的总体特征。这些思想与政策,在它的贯彻与实施过程中也曾产生过很大的负面作用与影响。七十二行最重农业,中国人头脑里根深蒂固的鄙视商业的观念。反倒是长期实行惠农政策,抑制了近代因素(商品经济)的萌生,这是导致中国未能完成经济转型、由先进变落后的基本原因之一。 ;近代政府职能与农业发展;建设初期城乡二元体制确立;“三农”问题;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实践经验证明,要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社会进步,农民收入增加,仅靠农村内部系统是无法达到的,必须依靠政府的倾斜和扶持政策。 ;改革开放初期农业的恢复性发展;新阶段政府的惠农强农重大决策;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物质条件讲,中国已经完成了“温饱”和“基本小康”两步发展战略目标,进入到了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国家和政府有条件、有能力拿出更多的财力投入到农业生产发展、农村基本建设、农民生活改善方面,惠农强农战略就是在这样特定的背景下被推到了前台。;二、惠农强农的涵义及目标;制度层面的惠农着眼于解决长期影响和制约三农发展的体制与机制问题;
政策层面的惠农致力于解决一定时期与阶段三农的发展与进步问题;
措施层面的惠农侧重于解决当前或特定的突出问题。 ;惠农和强农的侧重点;惠农强农政策推出的预期目标;三、惠农强农的层次把握;政策层面的惠农;2004年一号文件;2005年一号文件;加快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全国28个省(区、市)当年提前全部免证了农业税。文件要求要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06年一号文件;2007年一号文件;2008年一号文件;即财政支农资金、国家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政府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增量,都要明显高于上年。调整耕地占用税、城市维护建设费的使用方向,调整国家贫困县公益性、生态型建设项目的地方配套比例。增加对农民的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综合补贴。提高对农村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补贴标准,逐步提高农村扶贫标准。要大幅度增加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专项资金,大幅度增加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投入力度。;措施层面的惠农;第一类,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12项);第二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7项);第三类,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方面(12项);值得注意的是,第二类和第三类补助(贴)属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范畴,涉及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公共福利、公共服务等领域,在以往的惠农政策中较少涉及,属于相对比较薄弱的领域和环节,是当前惠农强农政策应该重点扶持和建设的领域。;农村公共产品建设对于加强农业,发展农村,富裕农民具有基础性、长远性的作用与影响。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看,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基础平台,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密切相关。惠农强农政策使农村公共产品建设供给主体发生了转化,由农业自身积累资金向公共财政的转变,有利于农民有较多资金投入到生产发展与生活改善方面。;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公共福利、公共服务等项目建设,基本上来源于农业的自身积累。这种系统内的封闭运行,形成了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巨大反差。一方面是公共产品投入与建设标准超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前些年的各类集资摊派项目成了农民的沉重负担;另一方面因为是公共产品,谁都想享用而谁都不愿意投入,这几年的“一事一议”几乎成了难以落实的空话。;2006年中央提出“要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其实质就是将“三农”发展中属于政府职责的事务逐步纳入各级财政支出范围。国家确立的农村综合改革目标之一,就是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明确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是公共财政(同时也包括其它社会资源)。这一举措表明国家基本建设的投资重点将发生重大转移,公共财政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发挥的作用将日益凸显,并构成惠农强农政策极为重要的方面。;四、惠农强农政策与乡镇干部的角色定位;乡镇干部的角色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