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赣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GL-4标段一项目部一分部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施工方案
PAGE \* MERGEFORMAT 26
中铁十六局集团GL-4标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目的及适用范围
1.1 编制依据
《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
《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04-2008)
《赣龙铁路超前地质预报等方案研讨会会议纪要》
1.2 编制目的
1、进一步查清因前期地质勘察工作的局限而难以探查的、隐伏的重大地质问题,进而指导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2、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率和危害程度,尤其是复杂地区隧道施工风险。
3、为优化工程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4、为编制竣工文件提供地质资料。
1.3 适用范围
本超前地质预报方案编制范围为改建铁路赣州至龙岩GL-4标段一项目部一分部大田隧道、红畲隧道,起讫里程分别为DK180+766~DK183+249、DK179+860~DK180+105。
2、工程概况
1.1 简介
大田隧道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河田镇。
大田隧道全长2483m,隧道进出口的里程分别为:DK180+766、DK183+249;明暗分界里程分别为:DK180+783 、 DK183+232,暗挖段全长为2449 m。其中Ⅱ级围岩332m,III级围岩1320m,IV级围岩295 m、V级围岩536 m。
红畲隧道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河田镇境内。
红畲隧道全长245 m, 隧道进出口的里程分别为:DK179+860、DK180+105;明暗分界里程分别为:DK179+877 、 DK180+088,暗挖段全长为211 m。全为V级围岩181米;Ⅳ级围岩30米。
1.2 地形地貌
本标段起点位于四川境内,总体上呈丘陵低山地貌,沿线地势起伏。龙泉山、华莹山呈北东25°~30°延绵于盆地中,沿线大面积分部侏罗系、白垩系紫红色泥砂岩,为四川盆地典型的红色丘陵景观。蜿蜒曲折穿越丘陵、长江、沱江等大小江河两岸零星分布河漫滩和河谷阶地。沱江为长江上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四川盆地西北茶坪山脉九顶山南麓,出四川绵竹县汉旺镇进入成都平原,穿越龙泉山进入盆地丘陵区。沿途流经资中、内江。本线所经河流均属于长江水系。途中沱江、小青龙河、清流河及其支流属沱江流域。
隧道名称起始里程围岩等级合计ⅢⅣⅤ明洞Ⅴ新糖坊隧道DK132+955-DK133+5330055820578梨儿园隧道DK133+647-DK135+2480940636251601坛蹬岩隧道DK135+993-DK136+2150019527222龙神坳隧道DK138+605-DK139+2760061061671四方碑隧道DK140+584-DK141+320014751079736郭家寺隧道DK160+525-DK161+0100043154485表2-1 隧道围岩分类表
1.3 地层岩性
沿线所经地区地层以侏罗系、白垩系紫红色泥砂岩为主,区内出露中生界白垩系(K)侏罗系(J)三叠系(T)地层;其中以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中统上沙溪庙组(J2s)为主,三叠系(T)仅见于重庆地区(四川盆地东部平行岭谷区)低山背斜核部或两翼;白垩系(K)地层主要分布于成都平原及龙泉山脉两侧;第三系缺失;第四系(Q)松散堆积物分布较广,以冲积平原区,河谷阶地,缓丘槽谷等低洼地带较为集中且厚度较大。本标段川中丘陵区块体是相对隆起带(四川沉降褶皱带),构造形迹微弱,无明显线性构造,岩层产状平缓,节理较发育,多为鼻状背斜、短轴背斜等低平穹状构造,且方向散漫不定。
1.4 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1、不良地质
线路走行于四川盆地丘陵区,不良地质现象是煤层瓦斯及煤窑采空区、老窑积水、石灰岩采空区、岩溶;其他尚有滑坡、岩堆、顺层、危岩落石、可燃气体(天然气田)人为坑洞(人防工事)地震区、风化剥落等。
2、特殊岩土
本线特殊岩土主要为人工弃填土、软土(松软土)、膨胀土(岩)、石膏、盐溶角砾岩等。
= 1 \* GB3 ①人工弃填土
主要为碎石土、块石土、粉质黏土等,色杂,松散,主要为既有铁路、公路路基挖方、隧道弃渣,分布于既有公路两侧,局部为房屋建筑弃渣,厚2~30m不等,分布范围广,对线路影响较大。
= 2 \* GB3 ②软土、松软土
本线的松软土,在丘间槽谷、堰塘、水田浅表层广泛分布,据静力触探揭示,软土、松软土呈透镜状或软硬互层状(夹层状)分布,单层厚2~8m,最大可达12m,总厚可达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