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道路交通事故处理选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道路交通事故处理选编

第六章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第一节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 目的与基本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交通事故的职责包括:处理交通事故现场、调查交通事故事实、认定交通事故、处罚交通事故肇事人和应事故当事人的请求对事故损害赔偿进行调解。(依据和职责) ;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原则;1.公开原则;2.公正原则;公正原则的具体要求:;3.便民原则;4.效率原则;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程序;一、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简易程序; 推行部分交通事故由当事人自行协商处理这项制度的目的在于:简化事故现场处理工作,加快现场撤离,避免现场交通拥堵,方便群众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86条规定:“机动车与机动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未造成人身伤亡的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在记录交通事故的时间、地点、对方当事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机动车牌号、驾驶证号、保险凭证号、碰撞部位,并共同签名后,撤离现场,自行协商损害赔偿事宜。当事人对交通事故事实及成因有争议的,应当迅速报警。”;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87条规定:“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者行人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且基本事实及成因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当事人对交通事故事实及成因有争议的,应当迅速报警”。; 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13条和第19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不论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有无争议都必须立即报警,亦即必须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处理的交通事故:;④当事人不能自行移动车辆的; ⑤碰撞建筑物、公共设施或者其他设施的; ⑥造成人员死亡、重伤、轻伤的; ⑦财产损失较大的(具体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与有关部门协商制定); ⑧虽然财产损失轻微,但是有前面①~③情形之一的。;(2)当事人自行协商处理的程序;如果当事人自行撤离现场后,经协商未能就事故损害赔偿达成协议的,可以立??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报警,由交通警察对交通事故进行处理。 当事人事后报警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要求当事人在10个工作日内提供有各方当事人签名的“交通事故协议书”或者文字记录材料。或者交通事故原始现场的照片、录像等证据。 当事人提交了有关证据材料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从接到证据材料之日起开始对事故进行调查。并根据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来确定交通事故的类别,决定交通事故处理的适用程序。; 2.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查处理;④载运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以及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传染病病源体等危险物品车辆的 ⑤碰撞建筑物、公共设施或者其他设施的; ⑥驾驶人无有效机动车驾驶证的; ⑦驾驶人有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嫌疑的; ⑧当事人不能自行移动车辆的。 ;(2)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查处理的程序;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道路交通事故报警或者出警指令后,应当按照规定立即派交通警察赶赴现场。; 涉及营运车辆的,通知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 涉及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以及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传染病病源体等危险物品的,应当立即通过所属公安机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并通报有关部门及时处理; 造成道路、供电、通讯等设施损毁的,应当通报有关部门及时处理。 ;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一般程序;③财产损失较大,达到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 关交通管理部门规定标准的。;2.一般程序的内容;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保护与清理;二、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清理;2.对现场遗留物的善后处理;3.对现场尸体的处置;第四节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与处理;一、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 (2)违法行为与交通事故具有因果关系;(3)当事人主观上有过错;2.交通事故责任的分类;(3)同等责任:是指交通事故是由双方当事人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及其过错所共同导致,并且各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对事故所起的作用大体相当、主观过错程度相似,而平等承担事故部分责任的情况。 (4)次要责任:是指交通事故是由双方当事人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及其过错所共同导致,但是其中一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对事故所起的作用相对较小、主观过错程度相对较轻,而由该当事人承担事故较小部分责任的情况。;3.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依据;(1)当事人过错的严重程度; (2)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依据(步骤);二、分析路权,确定责任大小;三、研究安全因素,最后认定责任; 1.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2.因两方或者两方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