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从硕人镜齐夷通假看上古精组声母的音值-东方语言学.doc

从硕人镜齐夷通假看上古精组声母的音值-东方语言学.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硕人镜齐夷通假看上古精组声母的音值-东方语言学

PAGE 1 PAGE 6 从硕人镜“齐夷”通假谈上古精组声母的取值 郑张尚芳 1970年武汉文物商店拣选到一面环有《诗经·硕人》铭的重列式神兽镜,1978曾请罗福颐、李学勤等专家审视。《文物》1980年第6期刊出罗福颐先生的《汉鲁诗镜考释》,文章提出,根据镜的形制当定为后汉建安时物,而镜诗铭颇异于毛诗,当属鲁诗。此一镜铭提供了《硕人》诗的前所未闻的另一版本,引起学术界很大兴趣,在罗氏之后发了好几篇文章。《江汉考古》1985年4期徐鉴梅《东汉诗经铭文镜》又发布了此镜照片和铭文摹本;1988李学勤《论‘硕人’铭神兽镜》(《文史》第30辑)考为吴镜,可能用鲁诗而有传讹;同年胡平生、韩自强《阜阳汉简诗经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中胡氏对比阜阳汝阴侯墓的诗经残简,也对镜铭作了些考释,认为对比三家诗,判定鲁诗证据不足;2000《学术集林》卷17陆锡兴《‘硕人’镜考》更考之为建安初吴郡张氏(元公)作品,属于汉末的吴镜,也认为比较起来镜诗还是更近于毛诗而不属鲁诗。照此看来也许还是一家历史失载的吴诗呢。 镜诗前12句是脂微合韵,其中除“姨”作“夷”这类异文是同音通假外,有好几处令人费解的异文都和精组字有关:今本毛诗的“齐侯”它作“夷侯”,“柔荑”它作“濡凄”,“蝤蛴”它作“狩夷”(阜诗为“鰌姊[改飠旁]”); 又“瓠犀”它作“会师”( 阜诗为“会咿[改言旁]”,鲁诗作瓠栖),“螓首”它作“ 阝真 首”(上字胡氏释读为“缜”,阜诗为“湔”,《说文》作“争 頁 ”)。 “齐蛴凄夷荑犀师栖”都是上古脂部字,“螓缜湔”都是真部字,元音虽都是 ?, 但声母不同。尤其“齐蛴”是从母,通常上古跟中古一样拟为 *??,,而“夷”是以母(喻四),上古音高本汉拟 *?是塞音,李方桂拟*?,包拟古作* ?,王力拟 *?(我作*???),则是流音,都跟塞擦音的 ?? 不相近。它们怎么能通假令人费解。陆文曾怀疑“齐”国因在东夷之地而别称“夷”,但这不能解释下文的“蛴”也通“夷”,显为曲解。越南汉字音“夷”读 ??[??? ??] 给我们提供一解决的钥匙,让人联想到在汉末“夷”有可能也读一个接近擦音 ?? 的音,俞敏《后汉三国梵汉对音谱》以母的“翼耶盐阅”除对 ? 外都有对 ? 的,他认为是浊化为 ?,“汉末‘喻’的真面目…是 ? 的浊音”,刘广和2001研究西晋译经对音的声母系统,以母字就有“夷翼耶育悦”对 ?,也说“? 浊化音 [?] 容易混同 [?]。”那么实际音值应近于 ?——我们“夷”的拟值*?? 和越南音 ?? 正都跟 ? 相近。但“齐”的越南音 ??(源于中古 ?????),声母和“夷”?? 却相差很大,今温州郊区方言恰有把“齐夷”都读 ?? 的,那是建立在吴语“从邪”不分都读 ? 和以母 ? 逢 ? 读 ? 俩基础上的。后者虽然晚起,“从”母读如邪母 ? ,却是吴语悠久的语音特色,《颜氏家训》“南人以钱为涎…以贱为羡”指明南北朝时吴音读法就是如此。硕人镜既是吴镜,南北朝吴音从母读 ? 的特点也许可追溯到汉末以至上古,这样“齐”*??? 与“夷”*??/?? 相通假就可理解了。《集韵》脂韵有“鮧”延知切“鱼名”,又才资切“鱼名,鲇也,江东语”,表明此字“以从”两读的声母交替的基础也是江东吴音。 但镜诗又有“凄”(清母 ??? 塞擦音)通“荑”之例,这至少就要清母也读擦音 ?? 才行。看来只据方言作个别声母音值调整还不足以全部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可以认真考虑一下“精清从”是否从古就是历千年而不变的 ??、???、??。其实汉语周边有好些语言是只有擦音 ?、? 而没有塞擦音??、???、?? 的,张均如1983《壮侗语族塞擦音的产生和发展》认为侗台语塞擦音后起,孙宏开执编的《藏缅语语音和词汇·导论》也说“藏缅语族各语言塞擦音的发展是后起的。”郑张1999《汉语塞擦音声母的来源》认同它们的看法并提出塞擦音在汉语也是后起的看法。 至少吴语的“从”母读 ? 推至上古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中古“邪”? 母在上古分为两类声母——舌类 *?? 和喉牙类*?? ,而不是 *? ,这里正有一个空档留给从母。而藏文的 ?母词也正有一批是跟汉语“从”母字对当的(注又说的是同源异形词): 1.1.??(-??)吃 —— “咀”慈吕切,《说文》“含味也。”司马相如《上林赋》:“咀嚼菱藕。” 1.2.???(-??)完毕——“尽”慈忍切,《说文》“器中空也。”《左传·成公十三年》“君子勤礼,小人尽力。” 1.3.???(又 ????-??)羞惭——“惭”昨甘切,《说文》“愧也。” 1.4.????(-??,?????-??)竖起——“靖”疾郢切,《说文》“立竫也。”张衡《思玄赋》“靖志”注“字林立也。” 1.5.???(又????)货物——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