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人民版选修1:9.2百日维新作业.docVIP

2015-2016学年人民版选修1:9.2百日维新作业.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人民版选修1:9.2百日维新作业.doc

2015-2016学年人民版选修1:9.2 百日维新 作业 eq \a\vs4\al(知识点一 百日新政) 1.康有为两次上书 (1)康有为1897年上书。 ①背景: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 ②内容:历陈民族危机的严重性和维新变法的紧迫性。 ③结果:最终引起光绪帝重视。 (2)康有为1898年上书:《应诏统筹全局折》。 ①原因:光绪帝诏令康有为拟出变法的具体办法。 ②意义:是康有为第一次受皇帝之命提出的具体变法措施,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施政纲领。 2.百日维新 (1)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也是变法的宣言书),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2)概况: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4)政策:①对办事不力严惩不贷;②提拔维新派人士;③急颁诏令。 eq \a\vs4\al(知识点二 戊戌政变) 1.原因 变法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2.准备 (1)免去翁同龢的职务。 (2)控制用人大权。 (3)提拔亲信。 3.政变 (1)1898年9月21日,慈禧囚禁光绪帝。 (2)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害。 (3)康有为逃往香港,梁启超逃往日本。 (4)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 eq \a\vs4\al(知识点三 戊戌余音——维新变法的影响) 1.性质上 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 2.政治上 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具有进步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炬,唤起近代民族意识,促进民族觉醒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3.思想上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具有启蒙性。使国人心态随之改变,学习西方成为一种时尚,变革成为一股潮流。 4.经济上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5.文化上 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推动了近代文化(传媒)和教育事业(新式学堂)的发展。 6.习俗上 摒弃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引领时代新风。 1.光绪帝支持、参与变法的根本目的是(C) A.答谢康有为救驾 B.挽救民族危亡 C.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D.做一个有为之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光绪帝作为统治阶级,其采取措施的根本目的是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2.在戊戌变法的诏令中,致使“举国守旧迂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的内容是(D) ①改定律例,裁撤冗员 ②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④裁汰绿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的措施对于守旧势力来说,并没有触动他们的利益,至少对他们没有坏处。而①③④均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3.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是(B) A.《定国是诏》 B.《应诏统筹全局折》 C.三民主义 D.《临时约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定国是诏》是百日维新开始的标志,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指导思想,《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制定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故选B项。 4.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打击了封建守旧势力的措施是(A) A.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 B.准许臣民上书言事 C.派人赴日本留学等 D.提倡和奖励士民投资设厂 解析:A项措施使一部分旧官僚失去了“铁饭碗”,因而直接打击了封建守旧势力。 5.百日维新之初,慈禧太后颁布了三条上谕:“一、割除翁同龢一切职务,驱逐回籍;二、授任新职的二品大臣须到皇太后面前谢恩;三、任命荣禄署理直隶总督,统率北洋三军。”这表明慈禧太后(B) ①只是有条件地支持变法 ②牢牢地控制着人事权 ③随时做好镇压维新派的准备 ④仍然掌握着清政府的实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慈禧太后上谕的内容反映出她压制维新派,对变法持反对态度。①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6.在戊戌政变前夕,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以游历的名义来华访问,其来华的目的是(C) A.索要《马关条约》的赔款 B.帮助中国实现君主立宪 C.谋取在华更多利益 D.帮助中国摆脱民族危机 解析:认清帝国主义的反动本质。它们的任何言行都不可能是真正要帮助中国实现民主、独立、富强。 7.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皇上勿去旧衙门,而增新衙门;勿革旧大臣,而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准其专折奏事足矣。”这段话最能反映维新派在变法中的态度是(B) A.要光绪帝加强对封建官吏的斗争 B.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和软弱性 C.要使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 D.要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策略 解析:从材料中的“勿去旧衙门”“勿革旧大臣”可以看出维新派对封建顽固势力作出了妥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