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人民版必修3:1.2汉代儒学作业.docVIP

2016-2017学年人民版必修3:1.2汉代儒学作业.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2017学年人民版必修3:1.2汉代儒学作业.doc

2016-2017学年人民版必修3:1.2 汉代儒学 作业             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直接原因是 (  ) A.儒生攻击郡县制,非议秦始皇 B.儒生主张“非攻”,反对兼并战争 C.秦的暴政与儒家仁政思想相抵触 D.儒家的仁爱主张不利于秦始皇横征暴敛 【解析】 “焚书坑儒”是在儒生反对郡县制、抨击时政的背景下实施的,旨在为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制服务,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  ) 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 B.用阴阳五行的思想来巩固政治统一 C.用思想上的统一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D.使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董仲舒思想的内在联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思想统一,“大一统”既是思想统一又是政??统一,因此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用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统一服务,C正确。 【答案】 C 3.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的目的是(  ) 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 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 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 【解析】 这里的目的实质上就是根本目的。只有B项才能说明问题的本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是用思想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答案】 B 4.后人评论汉武帝“有亡秦之过而无亡秦之失”。我们仔细研究会发现:汉武帝在许多做法上确实和秦始皇有着异曲同工之效,比如在思想文化上,汉武帝大力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秦始皇大搞“焚书坑儒”,实际上这两件事的根本着眼点有着惊人的一致。你认为这“惊人的一致”应该是(  ) A.压制知识分子 B.完善法律机制 C.满足个人喜好 D.加强君主专制 【解析】 解题时要抓到“根本着眼点”,即根本目的和意图。汉武帝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强化君主专制统治,秦始皇的举措虽然残暴,但从本质上讲,也是为巩固自身的专制统治。故选D项。 【答案】 D 5.《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  ) A.思想统一 B.三纲五常 C.君权神授 D.以刑辅德 【解析】 四个选项都属于董仲舒的思想。但题干中董仲舒强调德和刑如天之阴阳两面,缺一不可,故选D项。 【答案】 D 6.下列选项中的“天”字,意思较为接近的是(  ) ①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③天赋人权 ④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天人感应”中的“天”指上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的“天”有宇宙之意;“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与“天赋人权”中的“天”相似,指自然(界),故本题选D项。 【答案】 D 7.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解析】 A、B两项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德政思想;D项由“为天下,非为君也”可判断不符合题意;C项体现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是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 C 8.秦汉时期,统治者致力于实现大一统,秦始皇的“坑儒”运用赤裸裸的暴力,而汉武帝的“尊儒”运用隐蔽的柔性手腕。统治者在对待儒学方面殊途同归的原因是(  ) A.统治者在重武还是重文之间摇摆 B.打击思想领域中的敌对势力,清除异己 C.皇帝个人的好恶 D.加强君主专制和思想控制的需要 【解析】 不论是秦始皇的暴力手段“焚书坑儒”,还是汉武帝的柔性手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目的都是加强君主专制和思想控制,努力实现大一统。 【答案】 D 9.《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解析】 本题提供的材料表明,精通儒家经典的平民公孙弘取得了位列三公的地位,天下学士纷纷效仿他研习儒学,再结合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重要事实,不难得出该题的答案应是儒学地位显著提高。B项是西汉初年的现象,A、C两项都不能从材料中得出。 【答案】 D 10.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孙家洲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讲《汉武盛世的历史透视》时说:“汉武帝在推行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