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进展.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进展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华一医院中医骨伤科 苏永强 2012年2月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和方法 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 医药知识的积累 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 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 ;先民实践,积累经验;战国时期,社会变革;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医学知识,整理升华;;专业医生; 医疗用具 砭石 金银针具;2.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难经》;《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著作的精神和他所掌握的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结为“八纲辨证”和“六经论治”。 八纲辨证是书中贯彻辨证论治的具体原则。所谓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通过运用四诊--望、闻、问、切来分析和检查疾病的部位和性质而归纳出来的。在辨证时??联系病人体质以及致病因素的强弱。 六经论治是从《黄帝内经·素问》中的六经理论引出,而通过张仲 景的运用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所谓六经,就是三阳经(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和三阴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 张仲景把疾病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症状,根据病人体质的强弱,引起病理生理的变化现象,以及病势进退缓急等变化,加以综合、分析,用三阳经、三阴经的名词,归纳成为六个证候类型。 ;《神农本草经》;1.魏晋隋唐时期(丰富实践时期) 晋·王叔和《脉经》-第一部脉学专著 晋·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第一部针灸学专著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姓名;; ;4.近代与现代;谢谢!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