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古建筑汇.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岭南古建筑汇

岭南古建筑之沙湾古镇 翁启迎 指导教师:朱向红 (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广州,510090)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具有典型广府建筑风格的沙湾古镇。装饰华丽的屋脊、形同锅耳的镬耳墙、墙角的红砂岩、墙体的生蚝壳,这些典型的广府建筑式样和材料,在沙湾古镇可以随时得到验证。 关键词: 广府建筑 沙湾古镇 镬耳屋 蚝壳墙 留耕堂 评阅人评语: 1 建筑平面特点: 岭南建筑根据风格与地域的不同,可以细分为以下四种:以广州、珠三角为代表的广府建筑;以潮州、汕头等地为特色的潮汕建筑;以梅州、韶关等地为代表的客家围龙屋;以江门侨乡为主的西洋碉楼建筑。沙湾地处珠三角核心地带,其建筑也带有典型的广府建筑风格。 装饰华丽的屋脊、形同锅耳的镬耳墙、墙角的红砂岩、墙体的生蚝壳,这些典型的广府建筑式样和材料,在沙湾古镇可以随时得到验证。 1.1平面布局: 沙湾古镇的民居建筑基本沿着一条自东北向西南的青萝大街、安宁市(分西、中、东三段)和忠心里大街、罗山里大街、三槐里大街等线形排列,整体上座西、北朝向东南方,两旁的街巷呈传统梳式网格分布。 以留耕堂、玉虚宫为中心的宗族祭祀文化场;以安宁街中段(含武帝古庙)为中心的商业文化场。沙湾历史上商业繁荣,形成了以缘善大街等“三街六市”为主体的商业格局。 1.2民居结构: 沙湾古镇的民居建筑大多为砖木结构,青砖石脚,高大的正门用麻石装嵌。平面布局多为三间两廊,左右对称,中间为厅堂,中轴由前而后,依次为门廊、门厅、轿厅、正厅、大厅或神厅、头房长辈房、二厅(饭厅)、二房(尾房),每厅为一进,整间大屋分为二三进。个别大屋为三进深,为深宅大院式的大屋。两厅之间用小天井隔开,上加小盖,靠高侧窗(水窗)、天窗通风采光。正间两旁为书房、偏房、卧室和楼梯,最后是厨房。门厅边设有小庭院,与厅堂相连,栽种花木,设置由石鱼池以供休息。庭院后部为书房,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另外它设有矮脚吊扇门、趟栊、硬木大门。门墙多用水磨青砖,墙脚为花岗石,显得坚实庄重。室内装修典雅,有酸枝、坤甸等红木家具,木雕花饰,满洲花窗,镶嵌书画图案的彩色玻璃等。 1.3细部装饰: 在沙湾的成镇内和九古片还保留着许多的镬耳屋。其得名是由于两边外墙顶部突出的地方,形状类似茶桶和圆镬的把手部位。青砖、麻石脚、石夹门等都体现出镬耳屋是明显的明清岭南建筑风格,其最为特别之处是垂脊,在左右侧墙脊上,形状如大铁镬的两只镬耳高高竖起,虽年代久远,却还虎虎生威,镬耳两侧沿瓦底处都绘有腾跃的龙。镬耳屋的墙壁样式流畅,曲线美观,俗称“镬耳山墙”。其最大的作用是防火和通风性能良好。火灾时,高耸的山墙可阻止火势的蔓延和侵入,微风吹动时,山墙可挡风入巷道,进而通过门、窗流入屋内。民间还有“镬耳屋”蕴含富贵吉祥丰衣足食意义之说。 蚝壳墙是岭南建筑中比较独特而别致的工艺。珠三角一带盛产生蚝,在古代加工技术还未成熟时,生蚝吃完后遗留下的壳基本上被集中起来,分门别类当作建筑材料来出售,不象现在被研磨成粉当作饲料了。在建造房屋时,生蚝壳拌上黄泥、红糖、蒸熟的糯米,一层层堆砌起来,不仅具有隔音效果,而且冬暖夏凉,坚固耐用,据说能抵挡枪炮的攻击。蚝壳墙凹凸不平,阳光斜射在墙面上,极具线条感和雕塑感。 灰塑是岭南传统建筑特有的室外装饰艺术。它的主要工艺是以石灰为主要材料,拌上稻草或草纸,经反复锤炼,制成草根灰、纸根灰,并以瓦筒、铜线为支撑物,在施工现场塑造,待干后再涂上矿物颜料而成。几乎在沙湾的每幢古建筑上,都可欣赏到灰塑装饰艺术。它们有的简单地呈吉祥富贵平安等寓意的图案,有的则写意深远,甚于一幅水墨山水。 2 岭南古建筑单体建筑的代表:留耕堂 留耕堂是番禺沙湾镇何氏宗族的始祖祠堂,1989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根据我来之前查的资料得知,它始建于南宋德佑元年(1275年),历元、明、清三代,先后三次大修,现规模是于清康熙年间扩建而成的,比广州陈家祠(建于1890午)早了170多年。沙湾留耕堂又名何氏大宗祠,是沙湾何氏宗族的大祠堂。“留耕”两字取自“阴德源从宗祖种,心田留与子孙耕”,意即建祠造福后人。其实,镬耳大屋、用蚝壳为原材料修建的壳花墙、青石板小路、里弄和砖雕、木雕装饰物是岭南建筑的特点,而留耕堂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属于岭南特色的建筑的经典代表之一,现在同等规模的已为数不多了。 留耕堂面积达3333平方米,为砖石木结构,平面呈长方条形,地势北高南低。自南而北,依次为影壁(已毁)、旗杆夹群(部分迁至大天街前)、大池塘、大天街、头门、小天井、仪门(即牌坊)、大天井及东西廊、庑廊、月台、拜庭、象贤堂、天井及东西廊、留耕堂。头门两侧钟鼓楼之后,更分别有与祠等长的衬祠。全祠自北而南,形成一条中轴线,左右两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