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学1-2章.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卫生学1-2章

 PAGE \* MERGEFORMAT 5 1.卫生学研究的主要内容(p4): 环境与健康。卫生学是在“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以人群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研究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阐明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提出利用有益环境因素和控制有害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及预防对策的理论根据和实施原则,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2.环境(p7): 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地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它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生态系统(p9): 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所组成的自然系统称为生态系统。它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物构成。 4.生态平衡(p10): 生态系统中各环节间质和量保持着相对平衡的状态。 5.食物链(p10): 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所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所食,彼此形成一个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锁关系称为食物链。其重要性体现在:物质、能量的流通交换和生物富集或生物放大作用。 6.生物富集(p10): 环境污染物被生物体吸收后,通过酶的催化分解可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一些有毒金属和难分解的有机化学物则可在生物体内蓄积,使生物体内的浓度大大高于环境的浓度,这种作用称为生物富集作用。 7.环境污染: 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之为环境污染。 8.生物转化: 进入机体的环境化学物,在体液或组织内参与机体固有的复杂生化过程,使其本身的化学结构发生一系列变化,此过程称为生物转化。第一阶段包括氧化、还原、水解。第二阶段以结合为主。 9.LD50: 半数致死剂量,指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出现死亡所需要的剂量,又称致死中量。它是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指标。LD50值越小,急性毒性越大。 10.生物放大作用(p10): 环境中某些污染物沿着食物链在生物体间转移,并在生物体内逐级升高,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 11.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p8):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由物理、化学、生物学因素构成,社会环境由上层建筑、经济、文化、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因素等构成。 12.环境污染物对健康影响特点: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长期性 13.环境污染物的吸收途径(p16):呼吸道、消化道、皮肤 14.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p13):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交通污染、其他污染15.环境污染物的自净(p16) 环境污染物的吸收分布 代谢和排泄 (p16) 16.吸收 (p17)图下第一行 17.物质蓄积 功能蓄积 (p19)第二段 18.生物转化 生物活化作用 p19(三) 19.致死剂量 半数致死量 p20四(一) 图1–8人体对环境致死因素的反应p22 20.环境致病因素:环境中的异常变化超出了人类正常生理调节的范围,则可能引起人体某些功能和结构的改变,严重者可导致病理性的改变。这种能使人体发生病理变化的环境因素称为环境致病因素。(p22) 21.冰山现象:人群对环境因素反应的健康效应谱呈金字塔形或称冰山现象。(p22) 22.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特点(p23) 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长期性 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主要表现形式 急性危害 、慢性危害 、 致癌作用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 致癌物分类(P24)、致癌物质(P24) 遗传毒性 致突变作用(名解)、突变类型(P24) 23.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 发育毒性、致畸作用(名解)(P26) 2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环境毒物对免疫系统影响的三种类型(P26) 25.干扰内分泌功能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P27) 26.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 27.公害病(P27) 28.职业病、传染病、食源性疾病(P28) 29.环境污染对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 30.污染物的化学结构与理化特性(氯取代氢越多肝毒性越大)(P28) 31.剂量或强度 剂量、强度、剂量效应关系、剂量反应关系(名解)(P29) 暴露时间 毒物在体内的蓄积量受摄入量、生物半减期和作用时间三个因素影响(P30) 生物半减期(t1/2) 公式 y=I/K(1-e-kt) 式中(y、t、I、K含义)(P30) 体内毒物蓄积量的时间,至少需要6个生物半减期。(P31) 32.相加作用(p31):多种化学物质的联合效应的强度为各种单独作用强度的总和,称相加作用。 33.协同作用(p31):两种化学物质所产生的联合效应的强度远远超过各单个物质作用强度的总和,称协同作用。 34.增强作用(p3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