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经济性分析介绍.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质量经济性分析;掌握质量经济分析的概念;了解质量经济分析的作用;掌握质量经济分析的原则、内容、方法和程序;(质量经济性分析的基本概念) 熟悉设计过程、生产过程、营销及交付后的质量经济分析;(质量形成过程的经济性分析) 熟悉质量成本、质量效益分析的内容、程序和方法;掌握质量成本和效益分析输出信息的利用和提高效益的途径。(质量成本与效益分析); ;引言;1.1 质量概念的演进;什么是质量?您个性化的理解? 供不应求的时代:符合性 供大于求的时代:适用性 质量新时代:狭义→广义;统计质量控制(SQC);点:质量检验阶段 线:SPC-向前端的延伸/发展 面:TQC(CWQC)-向所有职能领域的扩展 体:TQM-大质量的系统化管理 网:质量链管理-跨公司质量管理;1.2 质量管理理论的演进;朱兰在《质量控制手册》(1951)第一章“质量经济学”中首次提出著名“矿中黄金”,提出在次品上发生的成本像一座金矿,占销售收入的10%-30%,占营业费用的25%-40%。;1951年,费根鲍姆博士就在他的著作中,把这种“黄金”细分成三大类:一类是“故障成本”,另外一类就是“预防成本”,还有一类是“鉴别成本”。于是就提出了一个“质量成本”的概念和框架。 1961年,菲根堡姆《全面质量管理》系统地提出质量成本管理理论。;1950年起,质量管理之父戴明博士将美国质量经济性理论推广到日本,促使日本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1.3 质量经济性分析理论的发展;在IBM公司,哈灵顿博士认为,应该把现有的成本分为两类,一类叫做“优质成本”,另一类叫做“劣质成本”。优质成本我们不用去管它了,我们要把眼光关注在劣质成本上。所以,IBM公司就用下发Q-101号文件来推行“劣质质量成本”。 ;1987,ISO/TC176制定ISO9004-1 《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第六节“经济性—质量成本的考虑”,把质量成本作为质量体系要素之一;1994年修改为“质量体系的财务考虑”; 1998年ISO/TR10014《质量经济性管理指南》 2000年ISO9004《业绩改进指南》。 ;1980年代:国防科工委向美国军工企业学习,开始在国防工业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制订GJB/Z4-88《质量成本管理指南》。 1987年:原国家经委发布《工业企业质量成本核算推荐办法(草案)》,将质量成本列入全国质量管理奖的评奖条件之一。 1991年,国家制定GB/T13339《质量成本管理导则》、GB/T13341《质量损失率的确定和核算办法》 2000年后:随着六西格玛管理在国内的导入,开展基于项目的不良质量成本分析。 ; ;2 质量经济性分析的基本概念;2.1 掌握质量经济分析的概念;质量经济分析是指通过对产品质量与投入(成本)、产出(收益)之间关系的分析,探求最适宜的质量水平,使企业的、社会的经济效益达到最佳值。 对象—企业社会经济效益与质量关系的活动 内容——揭示质量—成本—效益之间的变化规律 ;质量经济分析的内涵 1.质量经济分析的目的是实现质量改进和提高 2.质量经济分析贯穿在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 3.根据局部最优寻找全局最优来指导质量全过程; 4.质量经济分析要运用科学的方法。 ;社会;2.3 质量经济分析的内容;2.3质量经济性分析的基本概念;兼顾组织利益、顾客利益和社会利益 质量优化目标函数为利润最大或成本最小 采用相同对象进行比较 明确比较条件 整体优化; ;3 形成过程的质量经济分析;实际成本;(1)用户期望的质量水平分析 (2)制造者期望的质量水平分析 (3)消费者和制造者均满意的质量水平 (4)不同质量保证方案的选择 ;顾客期望的质量水平分析 ;企业期望的质量水平分析 ;顾客和企业均满意的质量水平分析;不同质量保证方案的选择;3.2 制造过程的质量经济分析;产量不变时不合格品率控制 产品的不合格品率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对于制造企业而言,其利润为: A=LHJ—LV 式中,A为利润;L为产量;H为合格品率;J为产品单价;V为单位产品生产成本 ;此时,要求A大于零,即: LHJ—LV0 由于不合格品率P=1—H,所以有: ;产量改变时不合格率的控制 设产量由L1变到L2,并且产量L1和 L2相对应的合格品率和不合格品率分别为H1,H2和P1,P2。在控制不合格品率时,必要的条件是利润大于零(假设产品单价和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均不改变),即: 所以 在产品改变时,如果P2不满足上式,则是不经济的;返修分析 在制造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不合格品,对于可以修复的不合格品,究竟是否返修? 应从经济性方面进行分析 设返修不占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