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寻 牟取公司机会禁止原则 的决定因素的论文.doc
探寻 牟取公司机会禁止原则 的决定因素的论文
关键词: 比较公司法/英国/特拉华州/篡夺公司机会禁止原则
内容提要: 通过对英国公司法及美国特拉华州公司法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明确三个决定“牟取公司机会禁止原则”判断标准的主要因素,即法律理念、利益集团的游说及法庭的专业审判能力。但是我国并不适合采用特拉华州公司法的判断标准,英国公司法相对严格、保守的司法进路更具借鉴意义。
我国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引入了“牟取公司机会禁止原则”。第149条明确规定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在未得到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同意的情况下,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然而,该条款对很多细节问题却没有给出准确答案,需要进一步细化才能更好地指导司法实践。关于“牟取公司机会禁止原则”的一些研究者主张《公司法》应采取以特拉华州判例法为蓝本的美国式判断标准,在适用该原则时保持一种司法上的灵活性。[1]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通过比较英国法庭与特拉华州法庭在司法实践中对牟取公司机会案件所采取的不同态度来分析是什么因素决定了“牟取公司机会禁止原则”的判断标准。之后,再考虑中国的具体情境,并解答特拉华州的审判模式是否真正适合中国《公司法》引入这一问题。
一、牟取公司机会禁止原则的基本图景:英国与特拉华之比较
(一)法律维度上的异同
1.英国
在英国公司法体系中,“无获益规则”(no profit rule)是规制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牟取公司机会的基本原则。.在该原则的指导下,法庭在大多数案件中都会忽略类似于“特定商业机会是否应为公司所有”或“公司是否在特定商业机会中拥有直接或间接利益”之类的问题。而是直接考查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是否通过其受信地位(fiduciary position)牟取了私利。[2]这一规则起源于信托法上的著名案件keech v stanford,该案的判决确立了位于受信人地位(capacity of fiduciary)的主体必须严格遵守忠实义务(duty of loyalty),不能与委托人发生任何程度上的利益冲突(conflict of interest)。[3]这种基于严格道德(strict ethics)哲学的立法思想在英国判例法上一脉相承。判例法中??体现出的这种思路也被英国2006年《公司法案》所继承。法案第175条第2款明确规定,在判断一个商业机会是否属于公司所有时,公司是否能从该机会中取得实际利益在所不问(mi material),而只关注董事与公司之间是否产生了利益冲突。
2.特拉华州
与英国相比,特拉华州法庭在司法中对“禁止牟取公司机会原则”的运用则要灵活生动得多。guth v loft[4]是特拉华州判例法中最有影响力的案例之一。在本案中a是b公司的实际控制人。b公司的经营范围跨越了几个领域,其中之一是为软包装饮料设计配方。在这种情况下,a购买了百事可乐(pepsi)的配方,并企图借用b公司的融资、生产以及零售系统来发展其所拥有的百事可乐配方。法庭判决a因牟取公司机会而违反了董事忠实义务,应将该商业机会转交给b公司。莱顿法官在判决中做了如下陈述:
“如果展现在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面前的商业机会具备如下特点:公司在经济上有能力利用这个机会;该商业机会属于公司所涉足的经营领域;在事实上公司有足够的优势取得该机会;并已对该商业机会建立了合理的期待;且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取得该商业机会致使其私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相冲突,那么法律将不允许公司的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利用该机会牟利。”[5]
根据这一论述,在判断一个商业机会是否属于公司所有时,特拉华州法庭会依据三个标准进行考量:(1)该机会是否在公司的经营范围之内,即经营范围标准;(2)该机会是否可被合理地归入公司现在与未来的实际经营活动,即利益与期待标准;(3)该机会是否与公司现在与未来的经营活动息息相关,以致可以认为公司取得这一商业机会是一个公平的结果,即公平标准。[6]
至此,我们可以粗略地看出英国判例法与特拉华州判例法对牟取公司机会禁止原则判断标准的主要区别。英国的法官在审判中并不关注环绕在董事是否利用公司机会这一事实问题周围的情形( surrounding circumstance),而只关注一个核心问题,即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是否是获得利益者(profiteer)。[7]与之相比,特拉华州判例法放松了公司管理人员的受信地位与通过开发与公司业务相关的商业机会牟利所产生责任之间的严格因果关系。在特拉华州的司法实践中,法官更注重对案件事实的细致考查,并相应地减弱法律原则的严格程度以使之适应个案的需求。
由此可见,与英国法适用的严格主义相比,特拉华州判例法所采取的判断标准具有更强的灵活性。而这种灵活性很好地缓解了资本主义鼓励商业进取精神及利益最大化的理念与英美法中针对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