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第8讲重阳节节.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第8讲重阳节节

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 第八讲 重阳节;重阳节的历史演变;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 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 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清代,明代的风俗依旧盛行。 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2012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其一: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季秋纪》载:“是月(九月)也,申严号令,命百官贵贱无不务入,以会天地之藏,无有宣出。命冢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翻译:这个月,要重申严明各种号令。命令百官贵贱人等无不从事收敛的工作,以此来应和天地收藏的时气,不得让其宣泄散出。命令太宰在农作物收成之后,建立五谷的登记账簿,把天子的田地中收获的谷物藏进专门藏放供祭祀上天所用之谷物的仓库,必须态度恭敬严正。 这个月份,开始霜降,各种工匠不再制造器物。同时要命令司徒:“寒气忽然来袭,百姓会经受不起,让他们都进屋准备过冬。” 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相传在东汉时期,有一瘟魔,它的出现会使家人病丧,让百姓受尽了蹂躏。 桓景一家也是受害者之一,桓景于是决心拜师为民除害,经过万般努力,练就了一身非凡武艺。在九月九日瘟魔出来作恶的那天,其仙长送他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辟邪用法,让他骑着仙鹤赶回家去除魔。; 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桓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又因为“九九”寓意长久,所以,重阳节还寓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并在1989年被定为老人节。; 其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 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 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 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fú xì)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古代汉族民间于春秋两季,有至水滨举行祓除不祥的祭礼习俗。源于上古。春季常在三月上旬的巳日,并有沐浴、采兰、嬉游、饮酒等活动。三国魏以后定为三月初三日,称为祓禊。 祓:古代为除灾求福而举行的一种仪式,禊: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 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