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成军]实验和探究教学建议.pptVIP

  1. 1、本文档共1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成军]实验和探究教学建议

实验与探究 教学研讨;●必修教材的实验分析及教学建议 ●探究式实验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研读课标,分析实验的具体要求;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课标“内容标准”要求,下同)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课标“活动建议”要求,下同)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非课标要求,下同)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二、分析每个实验的突出的教育价值; 中学生物教材中实验的突出的教育价值;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P40;重点是分析并理解实验原理,提升思维能力;1、了解实验原理 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盐酸的作用:一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二是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水解后的玻片要烘干,目的是将细胞固定在载玻片上。 (3)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涂片的作用:洗去盐酸,有利染色。;;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P91;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P104;第一步:生物小组同学在课外进行实验设计并在老师指导下做预实验,获得实验经验;三、分析实验在教材章节中的具体作用,避免孤立地看待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P7;讨论:;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P61;植壁分离是论据,为得出相应的结论提供了基础;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P78 ;四、注意传统实验的变化,思考其变化的原因;五、开展研究性学习,???取实验技能;探究式实验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类型 ; 讨论; 探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1、重温课标;高中课标 1.课程目标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初步学会: (1)客观地观察和描述生物现象; (2)通过观察或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 (3)分析问题,阐明与研究该问题相关的知识;……” 2.教学建议 “教师可以用多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其中最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作为小组或全班共同研究的课题。” “教师要鼓励学生,并给每个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机会来提出个人的想法、见解、问题,并运用证据和逻辑展开讨论。”;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宋朝朱熹:“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清朝学者陈献章:前辈所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 陶行知在《每事问》一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李政道:求学问,先学问;只学答,非学问 杨振宁:“中国学生普遍学习成绩出色,特别在运算和推理方面比国外学生有明显优势,但中国学生最大的缺撼,就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 ;爱因斯坦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 “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 数学家希尔伯特:“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问题,它就充满生命力;而问题的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衰亡或中止。” ; 尝试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尝试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描述已有知识与这些问题的冲突所在。;;角度2 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无探究价值的问题 ;角度3 低层次的问题——知识了解或理解层面的问题。 高层次的问题——受好奇心驱使,发现现象与已 有知识的矛盾、冲突或差距, 导致新知识产生的问题。 ;例如: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学生提出的问题: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吗?;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角度4 抽象问题—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