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企业债“信用价差之谜”的最新研究与未来展望的论文.doc
企业债“信用价差之谜”的最新研究与未来展望的论文
摘要: 企业 债的信用价差和预期违约损失之间的巨大差异正在引起人们对“信用价差之谜”的日益关注。对“信用价差之谜”的代表性解释之一为信用价差分解 理论 ,该理论的最新 研究 已经触及到了税收、风险溢价和流动性溢价等方面;代表性解释之二为信用风险分散困境理论,包括系统风险的不可分散性和可分散风险的难于分散性。此外,对“信用价差之谜”的探讨已经从发达债券市场过渡到新兴债券市场,并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 信用价差;信用价差分解;信用风险分散
企业债的“信用价差之谜”
“信用价差”是指为了补偿违约风险,投资者要求企业债提供的高于到期日相同的国债收益的额外收益,一般把剩余期限及现金流结构相同的企业债和国债的到期收益率之差作为信用价差。在债券市场上,人们把信用价差作为企业债信用风险的代表,通过观察信用价差的变化来推断企业债的信用风险。但是,尽管通常认为信用价差是用于补偿信用风险的,一直以来人们还是难以解释信用价差和信用风险之间的确切关系。实际上,企业债的信用价差要比预期违约损失包含的价差大许多倍。比如,在1997-2003年间,期限在3年到5年之间的美国bbb级企业债的平均信用价差为每年170个基点。但是,在相同时期,由违约引起的平均年损失只有20个基点,信用价差要比预期违约损失大8倍之多。信用价差和预期违约损失之间的这种巨大差异就是所谓的“信用价差之谜”。.
利用merrill lynch公司发布的经期权调整的债券价差指数(oas),可以 计算 出1997年1月至2003年8月间美国不同信用级别和期限的企业债的平均信用价差,如表1所示。表1同时列示了相应的预期违约损失的估计值。可见, aaa级短期企业债(期限为1-3年)的平均信用价差大约为50个基点,期限为7年至10年的企业债的平均信用价差为74个基点。从bbb级开始,低信用级别企业债的信用价差迅速升高。值得关注的是,对于所有信用级别和期限的企业债,预期违约损失都只占了信用价差的一个很小的部分。比如,对于信用级别为bbb级、期限在3年至5年之间的企业债来说,预期违约损失只有20个基点,而平均信用价差却达到171个基点。同时,随着信用级别的降低,信用价差和预期违约损失之间的差距出现绝对增大。如表1所示,以期限在3年至5年之间的企业债为例,这种差距从aaa级企业债的64个基点增加到相同期限的b级债券的291个基点。
表1 信用价差和预期违约损失比较
信用
级别
债券期限
1-3年
3-5年
5-7年
7-10年
信用价差
预期损失
信用价差
预期损失
信用价差
预期损失
信用价差
预期损失
aaa
aa
a
bbb
bb
b
49.50
58.97
88.82
168.99
421.2
760.84
0.06
1.24
1.12
12.48
103.09
426.16
63.86
71.22
102.91
170.89
364.55
691.81
0.18
1.44
2.78
20.12
126.74
400.52
70.47
82.36
110.71
185.34
345.37
571.94
0.33
1.86
4.71
27.17
140.52
368.38
73.95
88.57
117.52
179.63
322.32
512.43
0.61
2.7
7.32
34.56
148.05
329.4
注:信用价差基点是利用merrill lynch公司1997年1月到2003年8月的数据计算的美国企业债经期权调整的价差指数的平均值。
“信用价差之谜”的最新研究
企业债的预期违约损失只占信用价差的很小一部分的事实使得人们开始寻找其中的奥秘与来源。其中,对“信用价差之谜”的最新的代表性解释包括信用价差分解理论和信用风险分散困境理论。
一、信用价差分解理论
信用价差的分解理论由来已久,jones, mason, and rosenfeld(1984) [1] 最先将merton(1974) [2] 的或有求偿权 方法 用于违约价差估计,发现merton模型低估了企业的信用价差,实际违约价差要比信用价差小。leland(1994) [3] 扩展了black and cox(1976)模型,加入了负债和破产成本的税收优势因素,发现破产成本的增加使得企业债的信用价差扩大,而公司税收的增加缩小了企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皮带硫化技术要点.docx VIP
- 胆道感染及胆石症教学课件.ppt VIP
- 2025至2030年中国古籍数字化系统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docx
- 安徽省十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份开学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pdf VIP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pptx VIP
- 智慧校园背景下小学数学智能教室的设计与教学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VIP
- 宇宙中的双星及多星问题.pdf VIP
- 佳能SX40HS使用说明书.docx VIP
- 新22R1直埋供热管道.docx VIP
- 智慧校园背景下的小学科学智能教学资源库构建与应用实践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