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阿米巴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第三十一讲;第五节 抗寄生虫药物的合理应用 ;内容提要 ;感染途径;经胎盘感染,如先天性疟疾、先天性弓形虫病等;
经呼吸道感染,如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系经鼻腔粘膜感染;
其他方式,如输血可感染疟原虫等。
; 以下就我国常见寄生虫病的抗寄生虫治疗作一简单介绍。;一、原虫感染;(一)阿米巴病; 溶组织内阿米巴侵入肠道,造成结肠溃疡与炎性损伤,引起从慢性轻度腹泻到暴发性痢疾等各种类型的阿米巴肠病。
病原体由肠道经血流侵入肝脏(亦可经局部直接蔓延)、肺及脑等肠外组织,则产生相应脏器的阿米巴病,最常见者为阿米巴肝脓肿。 ; 典型的阿米巴肠病起病较慢,中毒症状较轻,并有反复发作倾向,有果酱样大便时诊断不难。
但确诊有赖于粪便或组织中找到病原体。;药物治疗;组织内杀阿米巴药:
对侵入组织的阿米巴有杀灭作用,如依米丁、去氢依米丁、氯喹、四环素等; ;肠内抗阿米巴药:
对肠腔内阿米巴有作用,如双碘喹啉、泛喹酮(安痢平)、巴龙霉素、二氯尼特等。 ; 以甲硝唑为代表的硝基咪唑类药物对肠内、外病变均有作用。 ;联合用药; 急性阿米巴肠病原则上采用组织内杀阿米巴药物,同时加用腔内杀虫剂,疗程结束后随访粪便检查,每月1次,连续3次,以确定是否清除病原,必要时应予复治。 ; 严重的阿米巴痢疾患者和暴发性阿米巴肠病可静脉内应用甲硝唑,也可选用依米丁或去氢依米丁,合并抗生素治疗。;(二)疟疾;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主要的抗疟疾药物;氯喹 ; 常用的制剂为双磷酸氯喹(含基质60%),首剂1g,第2、3日各0.75g。
氯喹的不良反应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头痛等。少数患者可出现精神症状,停药后可自行好转。
;奎宁; 奎宁的副作用有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等。少数患者可出现视力减退、紫癜等。孕妇及视神经乳头炎、有溶血现象、对奎宁过敏者忌用。
;青蒿素; 常用青蒿素衍生物有双氢青蒿素,有片剂与栓剂,每片20mg口服吸收良好,每次口服60mg每日一次,首剂量加倍,总剂量480mg(7日疗法)。
;青蒿琥酯;青蒿琥酯; 静脉注射时,临用前加入所附的5%碳酸氢钠注射液0.6ml,振摇2分钟,待完全溶解后,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4ml稀释,使每毫升溶液含青蒿琥酯10mg,缓慢静注。
;伯氨喹; 用药方案如下:氯喹加伯氨喹八日疗法。氯喹口服总剂量1200mg基质,第1天600mg,顿服或分2次服,每次300mg;第2、3天各服1次, 每次300mg;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0mg基质。从服用氯喹的第1天起,同时服用伯氨喹,每天1次, 每次22.5mg, 连服8天。以上疗法也可用于卵形疟和三日疟的治疗。
; 治疗依疟疾类型及其受染地区是否有耐氯喹株而定。在有耐氯喹虫株地区的恶性疟急性发作,应服奎宁或奎尼丁静脉注射。
; 恶性疟的治疗一线药物包括蒿甲醚、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咯萘啶;二线药物包括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或联合用药,包括双氢青蒿素哌喹片、青蒿琥酯片加阿莫地喹片、复方磷酸萘酚喹片、复方青蒿素片。多主张联合治疗。
;预防用药; 多西环素不能用于8岁以下儿童和孕妇。没有绝对有效的预防药。在疫区的旅游者一旦发热,就应立即找医生检查。在就医前,可自服乙胺嘧啶-磺胺多辛(周效磺胺)复合药有效。
;(三)黑热病(kala azar); 临床特征为长期不规则发热、消瘦、进行性脾肝肿大和全血细胞减少症等。
主要临床表现为长期发热,脾、肝和淋巴结肿大。 ; 骨髓利什曼原虫的检出是确诊的依据,血清免疫学检查有辅助诊断价值。 ;治 疗;对上述两药均无效者或可试用:
1、两性霉素B:剂量自0.1mg/kg开始,逐渐递增至0.5mg/kg,每日或间日1次,溶于5%葡萄糖液中缓慢静滴,总剂量成人为1.5~2.0g。为减轻毒性反应可并用小量肾上腺皮质激素。
2、两性霉素B脂质体可以减轻毒性。;
目前两性霉素B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逐渐成为首选抗利什曼原虫药物。
;(四)弓形虫病; 弓形虫是寄生在细胞内的原虫,其滋养体呈弓形或新月形,最初是在刚地鼠的单核细胞内发现,因此命名为刚地弓形虫。 ; 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感染弓形虫后,多表现为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word完整版)10kV配电安装工程施工方案.docx VIP
- 养老院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docx VIP
- 【沙利文】全球及中国生物试剂市场独立研究报告.pdf
-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成果转化合同8篇.docx VIP
- 论刑法中的多次犯罪-法律(法学)专业论文.docx VIP
- 2022浙ST19壁挂式轻便消防水龙及室内消火栓安装.pdf VIP
- 2025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记叙文阅读附答案解析.doc VIP
- 《GB/T 20882.3-2021淀粉糖质量要求 第3部分:结晶果糖、固体果葡糖》.pdf
- 高中物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典型例题解析.docx VIP
- 公司员工在职证明模板.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