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历时三年的新闻采访.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场历时三年的新闻采访.doc

PAGE  PAGE 10 一场历时三年的新闻采访   “在细碎的时光中守望使命,以奋斗的精神拥抱生活。执法无私,立身有责;恪尽职守,勤勉为公。在这片土地上,红柳凝聚水土,你滋润心灵。”   在2016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中,有一位来自哈密的维族老人――阿布列林?阿不列孜。   远在新疆的阿布列林与河南很有缘分。   这个缘分首先来自于他与焦裕禄精神的不解之缘。打从年轻的时候,阿布列林就成为焦裕禄的“铁粉”,1968年,他来到兰考虔诚拜谒焦裕禄陵墓,探访焦裕禄家人。   此后,在他人生的漫漫长途中,焦裕禄精神宛若指南针,时时指引着他前进的方向。阿布列林在平凡的岗位上缔造了自己的精彩,树立了一位焦裕禄式好干部的先进形象。   其次,他与河南的缘分来自一场偶然的邂逅。   作为一名援疆干部,河南日报记者李黎祥在入疆工作的第三天,就因一封信的原因与阿布列林偶遇,在不经意的交谈中,一段感动中国的鲜活故事就这么被挖掘出来。   从率先报道阿布列林先进事迹到数次深入挖掘、重磅推出,河南日报记者李黎祥前后历时三年跟踪报道;其间,阿布列林也从一位默默无闻的维族老人继而进入全国人民的视野,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直到2017年2月8日登上“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领奖台。   本刊特刊发《一场历时三年的新闻采访》一文,让当事记者详解阿布列林先进事迹报道始末,以及他缘何能够当选2016“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对一个人物的先进事迹,从率先报道到数次深入挖掘、重磅推出,前前后后历时三年,其时间跨度之大,在我20多年的新闻生涯里是第一次;其印象之深刻,至今仍在我的脑海中不时浮现。   一、700字小稿“引爆”新疆   2014年3月10日,我作为第八批援疆干部、河南日报驻河南援疆前方指挥部记者站站长,来到祖国的西北边陲――哈密。第三天,前方指挥部领导告诉我,一位维吾尔族退休干部给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写了一封信,想让指挥部转交,约好12日下午4时到他的办公室。他建议我也一同见见这位维吾尔族老人。   下午4时整,一位手拿信封的维吾尔族老人,准时出现在我们面前。老人告诉我,他之所以要给焦守云写信,是因为2月中旬,哈密地委邀请焦守云到哈密作弘扬焦裕禄精神的报告,他因为已退休没能现场聆听。当他从《哈密日报维文版》上得知焦守云到哈密的消息时,焦守云已返回河南。   老人从信封里拿出信和一张老照片,照片上有焦裕禄的母亲、妻子和儿女,还有几位维吾尔族青年学生。老人说,他上高中时读了穆青等人采写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被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深深打动。1968年,他和几名同学专程到兰考拜谒焦裕禄同志陵墓,察看了焦裕禄生前带领群众战风沙、治水涝、堵风口的地方,最后,他们找到焦裕禄的家,和焦裕禄的母亲、妻子、儿女合了一张影。老人说,从兰考回来后,他下过乡,当过工人,在哈密市检察院和法院工作过。但无论在什么岗位,他都以焦裕禄为榜样,干一行、爱一行,下乡时他是优秀知青,在哈密市农机厂当工人时他是优秀职工,1979年,作为优秀职工,他被选拔到哈密市检察院工作,后来调到哈密市法院。在检察院和法院工作的30多年里,他两次荣立三等功,是全国优秀刑检干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先进工作者。   老人深情地告诉我,他之所以能从普通的知青、工人成长为优秀的检察官和法官,是因为焦裕禄精神深深地扎根在他的脑海中。46年来,他搬了八次家,不少东西都遗失了,但那张照片始终被他珍藏着。他把那张照片当成了焦裕禄精神的化身,看到它就有用不完的力量。   老人半个世纪如一日忠实践行焦裕禄精神的高尚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由那张照片牵出的故事强烈地吸引了我,什么是典型人物?什么是典型故事?我当时甚至有点激动。新闻界有一句话叫做好新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面对送上门的好新闻,第一时间推出去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几乎是没什么改动就把老人告诉我的故事用文字整理成一篇700字的小通讯,并以《一位维族老人与焦裕禄家人的故事》为题,发回报社编辑部,刊发在2014年3月17日的《河南日报》3版。据报社的同志讲,这一天的报纸被第一时间送到正在兰考指导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习近平总书记那里。   如果说,遇到这样一个好新闻让我感到有点意外;那么见报后的反响,更是让我始料不及。18日晚,哈密地委宣传部告诉我,已经和新疆日报社说好,该报一版要全文转载我写的文章并配发那张老照片。19日,新疆日报、新疆电台、新疆电视台等新疆主流媒体均派记者到哈密采访老人;随后,中央驻疆新闻媒体也纷纷派记者到哈密采访。不久,我到乌鲁木齐出差,听新疆日报的同行讲,新疆所有的纸质媒体全部转载了我写的那篇文章;回到哈密后,阿布列林也告诉我,他在新疆各地工作的朋友、亲戚、同事纷纷来电话询问,“李黎祥是做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