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近20年来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
近二十年来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1978-1998)
张广智
【内容提要】本文对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年(1978-1998)的西方史学史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顾与总结,文章从重评、译介、开拓与深化等几个方面揭示了这二十年来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并进而指出这是近百年来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最为令人注目的历史时期。其间在西方史学的引进中,虽然也有失误,但从总体上看,西方史学的输入对促进中国历史学的现代化仍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事实还表明,为了发展我国的史学,我们必须继续引进西方史学,对此,也不能离开中国历史学家的主体意识。
【关键词】西方/史学史
近二十年来,即从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至今,学术研究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变革而不断前行,西方史学史的研究亦然。回顾二十年西方史学史的研究情况,大体说来,可分为三个阶段:1.1978至1983年为复苏阶段,其主要工作是拨乱反正,重新评估西方史学。事实上,重评工作也贯穿在引进与深入研究西方史学的过程之中;2.1983至1990年是引进西方史学最为活跃的时期,因而大规模的译介与移植西方各种新史学是本阶段的显著特征;3.1990年至今,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追随九十年代由激情昂扬、宽泛高疏转向理性思辩、凝重缜密的整个学术走向,在逐渐消退“西学热”中的急功近利和浮躁心理的同时,西方史学史的研究工作也逐渐趋向深入。
宏观地看,从1978年迄今的这二十年的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堪称为近百年最令人瞩目的历史时期,为了发展我国的史学史事业,我们需要对这一“中阶段”内的西方史学史研究作点“检讨”。拙文分列几点,试作归纳,但恐难以周全,不当之处势所难免,诚望读者赐正。
一、重评:正确认识与对待西方史学
1976年10月“四人帮”的垮台,特别是从七十年代末开始实行的改革开放的政策,为我国学术研究的发展营造了一种如沐春风的时代氛围和客观环境,也揭开了西方史学史研究的新的篇章。最突出的一点是长期以来的封闭状态被打破了,大陆的历史学家从这种封闭状态中走了出来。一方面,他们迈步走向世界,有机会亲自接触西方史学,研究它的历史与现状;另一方面,外国学者也应邀纷纷来华访问讲学,直接传播海外的史学新论。
从1976年末开始的最初几年里,当时史学是以“反思史学”的形式进行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对“影射史学”的批判,使历史学家开始挣脱“左”的锁链,打破现代迷信,迎来了思想解放,流行的马克思主义破产了,人们重温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开始摈弃简单化、教条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这无疑对重估西方史学与引进西方史学创造了思想前提与理论基础,带来了深远的与积极的影响。
与西方史学史有直接关连的则是对翦伯赞在六十年代初倡导的历史主义史学观念的“平反”。拨乱反正,是当时各条战线的任务。史学界的拨乱反正,一个重要的方面则是回复到六十年代初的历史主义,即以翦伯赞为代表的史学思想上去。的确,“回到翦伯赞去”、“回到六十年代初期去”,这是粉碎“四人帮”后的几年间弥散在当时史学界的一股史学思潮,正是由于这股史学思潮的影响,它对西方史学史这一学科领域内的“拨乱反正”具有直接的影响,从张芝联在1979年初发表的《资产阶级历史主义的形成及其特征》(注:载《世界历史》1979年第1期。)在那时所产生的反响可以说明这一点。这就为日后渐次展开的对兰克的客观主义史学理论、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史观”说、鲁滨逊的“新史学”理论等重评工作,提供了一个范例。
重评工作,是科学争鸣的进程,也是研究工作提高的过程。这里仅以兰克史学为例,对此作一说明。
兰克史学,作为西方史学中颇具影响的一种史学理论与史学流派,在二十世纪前半期的中国就十分盛行,以傅斯年为首的史语所,明确提出了“史料即史学”的主张,形成了“中国的兰克学派”,影响甚大。五、六十年代,兰克史学所倡导的客观主义史学观、科学方法等,在大陆都遭到了无情的批判,而较少能得到公允的评价。近二十年来,对兰克史学进行了重评。1986年是这位德国大史学家逝世100周年,我国学者在是年更有若干论文集中发表,对兰克学派进行了多方面的学术探讨。关于他的史学理论,有认为是“符合实证科学原则的 ”(注:朱本源:《近二个世纪来西方史学发展的两大趋势》,载《世界历史》1986年第10期。),也有认为是“反科学”的(注:庞卓恒:《唯物史观与西方史学的危机与变迁》,载《世界历史》1984年第4期。);有论者指出:兰克史学理论自身也是有变化的,即“我们可以发现从客观走向主观这样一种倾向”(注:王晴佳:《简论朗克与朗克史学》,《历史研究》1986年第4期。类似的观点,还有侯建新的《从客观主义走向主观唯心主义的兰克学派》,《历史教学》1990年第1期。);有论者揭示了兰克的史学理论与其史学实践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T 37903-2019 数控压力机可靠性评定方法.pdf
- SL 274-2020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docx
-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pdf VIP
-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pdf
- bosch博世 GBH 5-38 X GBH 5-38 D 使用说明书.pdf
- 最新版入团志愿书模板.pdf
- 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植物生产环境》课程标准 .pdf VIP
- 国内某600MW机组双烟道直流炉省煤器旁路特性研究.pdf VIP
-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津液的代谢和生理功能.pptx VIP
- 8 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 第一课时说课稿 -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