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我们怎样报道新闻?.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信息时代我们怎样报道新闻?.doc

PAGE  PAGE 9 信息时代我们怎样报道新闻?   在传播渠道越来越多、沟通越来越便捷的信息时代,任何新闻都有可能被迅速扩散并面对公众的质疑。媒体生态的改变,正在对新闻报道的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去冬今春,因为河南省夏邑县大白菜滞销而引发的一系列报道,以及后来相关媒体之间的争执与批评,再一次说明了这个问题。      一      最早发现这条新闻并进行报道的是河南日报。去年12月10日,该报发布了一条500余字的消息《商丘夏邑李集镇两万亩大白菜急寻销路》,称“夏邑县李集镇高双庙村及附近村庄约2万亩优质大白菜现在亟待收获,但因没有销路,眼下还长在地里,村民们非常着急。”“村民们说,去年每公斤大白菜能卖到两角多钱,每亩地能卖2000元左右。可今年只有安徽一家泡菜厂前来收购,并且价格是按亩算,一亩地只能卖1000元多一点。”这条消息还谈到:“据了解,春节一过,白菜就会长芽,也就会失去应有的食用价值,那时这些大白菜就只能白白扔掉。”因此,在消息的末尾,是一句忧心如焚的间接引语:“守候在地头等待客户的村民说,希望需要大白菜的客户赶快与他们联系,不要让他们一季的辛苦化为乌有。”   河南日报的这条新闻不仅在一些网站上得到转载,还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如河南省商务厅和郑州特办立即与商丘夏邑县商务局取得联系,了解大白菜目前的销售情况后,随即于次日与商务部“新农村商网”取得联系,希望借助商务部“新农村商网”对接平台帮助河南夏邑县农户解决2万亩大白菜销售难的问题。据“新农村商网”报道,截至12月19日,该网站已采集大白菜求购商信息12条,促成一笔总金额127.2万元的大白菜意向成交。   为什么夏邑县的大白菜会卖不出去?河南日报抢先发布的消息并没有能回答这个问题,这就给同地区其他新闻媒体留下了后起直追、大做文章的空间。12月30日,河南商报在“调查”版上以近乎整版的篇幅揭开了谜底,标题是:《油价攀高“连累”白菜滞销运费高过菜价,夏邑上亿斤大白菜被“冷落”地头》。这条新闻中占篇幅最多的被采访对象是夏邑县王集乡张楼村村支书华健亚。调查报告中写道:“华健亚说,如果气温连续6天低于零下5摄氏度,大白菜肯定要被冻坏。今年村里共种了2000亩的大白菜,目前才卖出了500亩。”“华健亚说不出太多原因,他只知道这绝对和油价上涨有关。”华健亚给记者算的多笔账都在这篇报道中有记录,如“‘郑州几大蔬菜批发市场的大白菜批发价在0.17元到0.20元之间,而从夏邑拉到郑州的大白菜成本价就已超过0.20元,你说有哪个收购商愿意到夏邑来收?’华健亚说,目前他们也没有好办法,只有耐心等待。”“华健亚算了一下每亩大白菜的种植成本,种子费15元、鸡粪150元、复合肥115元、尿素90元、农药50元、耕地30元,每亩花费共450元。每亩地收白菜1万斤,每斤只要能卖5分钱,就能收回成本。‘只要现在有菜贩子来,我一毛钱都卖。与其让白菜烂在地里,不如便宜点卖出去。’华健亚说。”对此记者的评价是:“想卖一毛钱一斤,华健亚的期望有点高了。张楼村许多村民告诉记者,每斤只要给9分钱,他们立马就卖。”   仅从稿件本身来看,河南商报的报道比河南日报的短消息无疑是深入了一步,记者的采访也细致得多,在最后一段“记者观察”中,还进一步谈到,“其实今年受油价影响的不仅仅是大白菜,萝卜、菠菜等大田菜今年也不太好卖。”问题是,这条看似揭开了“谜底”的报道,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传播效果?这条新闻所揭开的“谜底”是不是全部真相?   今年1月11日,同在郑州的另一家晚报也用了整整一个版对此事件进行了“揭秘”,而且矛头直指前两家报纸。这篇发表在“独家责任”版上的新闻做了这样的标题:《夏邑白菜滞销之后的媒体“杀跌效应”》。稿件中写道:第一篇报道“为夏邑引来了收购白菜的客商,但是,白菜价格却降低了。”“李集镇高双庙村村民高峰告诉记者:‘当时,夏邑的白菜价格为每斤一毛五左右,报道以后,客商只愿意出一毛一。如果是一毛一这个价格,我们的白菜早就卖完了,可是,没办法啊,客商不愿出高价,硬拖着也不是办法,我们也只有先卖一点了。’就在夏邑白菜价格稍有抬头之时,2007年12月30日,又有媒体报道‘运费高过菜价,夏邑大白菜滞销’,并称这是夏邑白菜即将烂在地里的主要原因。此消息一出,夏邑立即引来了北京、山东等地的客商,但是,这些客商认定‘夏邑白菜滞销,再不出售,很快就会烂在地里’,并以此来压低白菜价格。夏邑的白菜价格也从媒体报道前的每斤一毛二、一毛三,被客商压低到九分。”   晚报的记者还专门针对商报的报道,再次找到了华健亚。稿件中有这样的记录:“‘我真是怕媒体了,我真是冤枉,你不知道,我都快成夏邑菜农的罪人了!’见到记者,华健亚的第一句话略显激动。”“华健亚说,白菜销售不如去年是事实,油价上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