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独唱团》的“二重奏”.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独唱团》的“二重奏”.doc

PAGE  PAGE 5 关于《独唱团》的“二重奏”   “被”高估的宿命      《独唱团》夭折了,有人说死得好,有人说死得痛心。这本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杂志的消失,与那些同样短命的刊物不同,它也许更多地折射了这个时代人们的期望与失望、爱与恨、勇敢与怯懦。因此,《独唱团》从一开始就“超载”了,它“被”高估了,高估似乎就是它摆脱不掉的宿命。   1、 被高估的韩寒:一个成功的“青年意见领袖”、赛车手,未必就是一个成功的商人,这也许就是他和郭敬明的重要差异。或者“韩寒”这个符号本身被商业化就是错误的,韩寒“卖身办杂志”肯定不是为了他代表的那些万众瞩目的“价值”,而是为了钱。这一点他很清醒,但作为商人他根本不够格:既不尊重他的商品,也不尊重他的读者。《独唱团》如此轻易地猝死,也看出他的性格不够坚韧,担当什么“领袖”、“推动中国进步”、“影响中国”的责任,恐怕还有些夸大其词。   2、 被高估的反抗:韩寒的盛名来自他网络空间中的清醒的反抗意识,但人们对韩寒持续提出反抗意见的期待,错误地被《独唱团》这样的纸质媒介所承载。媒介不同,空间就不同,它们遭受的敌意也就不同。尽管《独唱团》定位文艺杂志,但也在有意植入反抗性的话语和叙事,但那些文字和图片的政治讽喻显然是被“缩减”过的,既满足不了群众们的等待,也把整个刊物弄得风格混乱,更像是一群青春叛逆者肤浅的吟哦和浅薄的洞见。只要是“韩寒”的刊物,这一反抗的矛盾性就不可避免。   3、 被高估的文艺:认为《独唱团》的诞生是一场文艺复兴,无疑是人们一种谵妄的胡言乱语。由一群知名的文艺青年组成的作者队伍,几乎就没有提供任何优质的文艺样本,煞有介事的网络征稿,不知道忽视了多少明显高过他们的作者和作品。连他们的领袖韩寒所提交的《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也仍旧停留在《三重门》的水平,把韩寒称为“作家”似乎还不宜包括他的小说。   4、 被高估的“团”:无论是“独唱团”还是“合唱团”,以韩寒为首的这个团队都是一个糟糕的团、缺乏责任心和韧劲的团。这本杂志约稿组稿之混乱、排版设计之业余,既证明他们的能力不够,也反映出他们的工作作风不够严谨务实。这么快解散就更证明“独唱团”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临时搭建的草台班子,而不是韩寒信誓旦旦的“最强的编辑团体”。他们在编辑出版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有时候是在用被高估的“阻力”做遮羞布,以掩盖他们某种程度上的无能和散漫。   5、 被高估的“高估”:韩寒从一开始就试图“降低大家对《独唱团》期望”,当然为了商业的目的,他也做了一些“提高”期望的举措;或者对于韩寒而言,他做什么都是在提高人们的期待,因为他的位置过高了,高到连狗仔队、美国人都关注他的一举一动。韩寒既知道高处不胜寒,生怕摔得过惨,而不愿意被高估,但高估也是这本刊物成败与否的关键,因此他又必须有意无意地依赖这种高估的商业效应。被高估是《独唱团》的宿命,因为他是属于韩寒的,明天韩寒办一个乐队、搞一个网站,百分百还是“被”高估。   我们有什么理由“高估”这本文艺杂志呢?我们有什么理由认定韩寒就一定应该办好一个文艺刊物呢?或者,在中国当下,韩寒把《独唱团》办成什么样才算是一个成功的文艺刊物?《新青年》?《纽约客》?《收获》?《读书》?《最小说》?估计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如果你喜欢韩寒,喜欢他的某种话语方式,就应该清楚在中国有很多更需要关注、期待、参与或高估的公共空间,而不是这样一本怎么办都办不好、谁来办都办不好的的文艺读物。   大家伙都省省吧!干吗揪住一个时髦青年不放。      从“独唱”到“合唱”      《独唱团》的夭折,也许真如某些居心叵测的人断言的:这是一个“阴谋”,一个与韩寒相关的大阴谋。只不过这一阴谋并非始于《独唱团》,而是始于鲁迅慨叹的“古国的青年的迟暮之感”,挣脱“三千年陈的桎梏”谈何容易。   韩寒“独唱”多年,以至声名显赫,围绕着他尖锐、锋利和机智的言辞所繁殖的赞颂和诋毁一样多、一样可怕,越多就越可怕。众声喧哗的围观,过早地把一个青年的“独唱”变成了合唱。这和看杀头也没什么两样,围的人多了,连阿Q都知道喊一声“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更何况韩寒这种天生有“反骨”的冒险者。只不过变成合唱之后,那被杀的人是真革命党还是假革命党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围观本身、是人群喜悦或愤怒的表情,以及围观结束之后那些作鸟兽散的“人”的去向。   韩寒总让我想起《皇帝的新装》里那个说真话的小男孩,只是童话毕竟是童话,没有满足我们更多的好奇心,而韩寒终于填补了这一空白,它让我们看到长大了的小男孩在围观的人群中成为了“英雄”,此时皇帝虽然略有慌张,但依旧淡定。   韩寒声称不是英雄,不是什么“公共知识分子”,拒绝这些“高贵”、“高尚”的身份标签,并非简单意味着他的清醒,倘若他足够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