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代少阳院小考.doc
PAGE
PAGE 5
唐代少阳院小考
唐代前期,太子居住东宫。玄宗以后,太子多随皇帝居住在大明宫寝殿旁的少阳院。
有关大明宫少阳院位置,一些唐宋史料记载不尽一致。李肇《翰林志》云:“翰林院又北为少阳院。”宋敏求《长安志》卷六《右别见》亦云:“内侍省、右藏库次北,翰林门内,翰林院学士院。又东,翰林院,北有少阳院。”那么,此处有关少阳院的记载是否属实呢?据《旧唐书?穆宗本纪》:“(元和)十五年正月庚子,宪宗崩。丙午(穆宗)即皇帝位於太极殿东序。是日,召翰林学士段文昌、杜元颖、沈传师、李肇,侍读薛放、丁公著,对於思政殿,?K赐金紫。”李肇在宪宗朝曾是翰林学士,他的观点应该具有可信度。另外,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叙翰苑之亲近云:“晓从朝兴庆,春陪宴柏梁。分庭皆命妇,对院即储皇。”此处,白居易所云翰林院对面储皇所居之院,即为西少阳院无疑。按《新唐书?白居易传》载:“(元和二年)召入翰林为学士。”白居易所论当为事实。事实上,马得志早在《考古》1956年第6期《唐长安大明宫发掘简报》一文中,已结合考古发现印证了西少阳院的存在。
然而,关于少阳院位置问题,一些唐人或唐代史料却有不同记载。《唐会要》卷三十记载:“元和十五年十月。发左右神策兵各千人。于门下省少阳院前筑墙及造楼观。”唐人李庾《西都赋》亦云:“宣徽洞达,温室隅南。接以重离,绵乎少阳。”按门下省东邻弘文馆,温室殿在弘文馆、史馆东北,南值含耀门。所以说,李庾所论之少阳院当在门下省之东。
那么,既然少阳院为太子所居,为何大明宫会有两少阳院呢?辛德勇《隋唐两京丛考》认为?有如太极宫东侧的东宫,少阳院也分太子料理政务的“外廷”和寝居燕乐的“内宫”,两少阳院职能并不同。赵雨乐《唐宋变革期之军政制度――官僚机构与等级之编成》进一步解释,西少阳院是太子用来寝居的,而东少阳院则是太子日常处理政务的场所,之所以史料多记载西少阳院,是因为唐代中后期宫廷事变多发生在夜间。笔者认为,这种解释似乎欠妥,中晚唐史料中未见太子于少阳院处理政务的事宜,太子居住少阳院应该与中晚唐皇室制度有关。
《新唐书?十一宗诸子传》载,玄宗以后,“太子不居东宫,处乘舆所幸别院。”这条史料往往用来说明开元以后皇权对太子的严密控制,这就是中晚唐针对太子的皇室制度。关于太子居住靠近门下省和左银台门的东少阳院,这主要是因为,穆宗居住的清思殿及文宗居住的太和殿都与左银台门不远,在大明官的东部,这应该就是“处乘舆所幸别院”的两个明显案例。另外,《新唐书?昭宗本纪》:“(光化三年)十一月己丑,左右神策军中尉刘季述、王仲先、内枢密使王彦范、薛齐僵作乱,皇帝居于少阳院。”《旧唐书?昭宗十子传》又云:“光化末,枢密使刘季述、王仲先等幽昭宗于东门,册裕为帝。”由此可见,昭宗朝太子当居东少阳院无疑。
至于西少阳院,虽然没有直接史料证明随皇帝寝居而定,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史料所透露出的信息,推断也属此种原因。据《资治通鉴》卷二二二载,肃、代之际,由于张皇后与李辅国争权,引发了一场宫廷事变。张皇后联络了越王系,想要在肃宗病危的时候废立,于是矫诏召太子李豫,由于李辅国事先探听到消息,于是,伏兵于陵霄门,扣押途经的太子于飞龙厩。肃宗崩后,辅国等杀张皇后及兖王。当天,引太子素服于九仙门与宰相相见。有关这个陵霄门,《唐六典?尚书工部》云:“殿之北面日玄武门,左日银汉门,右日青霄门”《阁本大明宫图》又作陵霄门,大致位置在大明宫西北角。由此可见,太子李豫当居西少阳院,时路过就近的陵霄门,进而素服于九仙门与宰相相见。这条史料也透露出,肃宗所居的长生殿当在大明宫西部。
《资治通鉴》卷二三三载,贞元三年,德宗欲废太子李诵时,李泌曾云:“太子自贞元以来常居少阳院,在寝殿之侧,未尝接外人,预外事。”胡三省据德宗常居浴堂殿,未加详考,便错误地认为李诵应居住在东少阳院。事实上,德宗的寝殿并不确定为一处,贞元初多居浴堂殿,而崩于会宁殿。关于会宁殿的位置。目前尚不确定,但李诵所居少阳院却可从其他史料推敲而知。《资治通鉴》卷二三六载,永贞元年,邓?s、卫次公与宦官欲因太子李诵有疾而改立广陵王李纯时,“太子知人情忧疑,紫衣麻鞋,力疾出九仙门,召见诸军使,人心粗安”。李肇《翰林记》云:“翰林院在少阳院南……其西北并禁军营。”李肇所论翰林院西北的禁军营即九仙门外的右神策军、右羽林军和右龙武军。李诵若居东少阳院,当依靠左银台门外的左三军为易,不可能力疾出九仙门召见右三军。可见,德宗固定或者正式意义上的寝殿应该处于大明宫西部。
另外,据现存唐代文献所载,宪宗崩于大明宫中和殿,关于此殿位置目前亦不确定,是否此殿为宪宗常居之寝殿,更不明确。但中晚唐宦官乱政之风久为史家所申明,那么,这个时期的皇帝自然要依靠一些宦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