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聚集;第1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基本概念;;一、圈闭的概念
1、圈闭的概念:
圈闭的定义: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形象地说,也就是储集层能做为盛装油气容器部分。
储集层、盖层、遮挡条件(岩层发生弯曲、断层、岩性变化等)
构造圈闭、地层圈闭、岩性圈闭;二、圈闭的度量
圈闭规模往往决定着油气藏的储量大小。因此圈闭的大小是评价圈闭的重要参数。
圈闭的度量:;油气柱高度:
油气藏顶点到油(气)水界面的垂直距离。
含油边界和含油面积:
油气水界面与储集层顶、底的交线称为含油边界。由含油边界等高线所圈定的面积称为含油面积。 ;; 第2节 油气藏成藏要素
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是生、储、盖、运、圈、保多种地质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成藏要素:
一、生油气源岩:
盆地的沉降埋藏史、热史、古气候分析相结合。我国北方早、中侏罗世和早白垩世,都是典型的潮湿气候带。都 有丰富的烃源岩发育。
二、储集层:
沉积体系和沉积相 ;三、盖层
岩性、区域盖层
四、油气运移
油源对比、气源岩与已聚集的油气之间的关系。
五、圈闭
圈闭的类型、大小等。
六、保存条件
油气藏是否发生改变。 ;2、成藏条件(油气富集的条件)
充足的油气源(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排烃效率或排烃系数)
衡量油气来源丰富程度的具体标志,是生烃凹陷面积的大小及凹陷持续时间的长短。生油气凹陷的面积大、持续时间长,可以形成巨厚的多旋回性的烃源岩系及多生油气期,这是形成储量丰富的大油气藏的物质基础。
世界上61个特大油气田分布在12个大型油气盆地中,拥有世界石油及天然气储量的一半以上。 ;部分大含油气盆地特大油气田;根据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统计,生油中心制约着油气的分布。 ;;?有利的生、储、盖组合配置关系
生油层、储集层、盖层的有效匹配,是形成丰富的油气聚集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按生、储、盖三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配置关系,可将它们的组合划分为四种类型:;?生储盖组合评价
1. 有利于油气聚集的最佳组合形式
最佳???合就是输导能力和效率最高的组合形式。
2. 生油层最佳厚度: 30-50m
3. 砂岩的最佳百分率: 20-60%区间 ;生、储、盖组合定性评价表 ;生油层与储层互层组合;?有效圈闭
圈闭的有效性就是指在具有油气来源的前提下圈闭聚集油气的实际能力。
圈闭形成时间与油气运移的时间:油气运移以前或同时形成的圈闭,对油气的聚集才是有效的。
圈闭的位置与油源区的关系:一般圈闭所在位置距油源区愈近,愈有利于油气聚集,圈闭的有效性愈高。
水压梯度和流体性质对圈闭有效性的影响:在静水压下测压面是水平的,圈闭内的油水界面是水平的。如果在水动力条件下,测压面是倾斜的,油水界面也会发生倾斜。 ;?必要的保存条件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水动力的影响;第3节 油气聚集
油气在圈闭中积聚形成油气藏的过程称为油气聚集。油气聚集是二次运移的继续,也是油气藏形成过程中特别重要的阶段。没有油气聚集,就没有油气藏。
一、单一圈闭的油气聚集
静水条件下,储集层中运移的油气遇到背斜圈闭时,先在最高部位聚集起来,后来的依次由高部位向低部位聚集,直到充满整个圈闭为止。 ;;二、油气差异聚集原理
任一油气盆地中,圈闭常成带、成群分布,即存在系列圈闭。不同系列甚至同一系列不同圈闭,由于与生油区相对的位置、圈闭形成条件和历史的差异性,各个圈闭聚油的机会也是不同的。 ;;上述的油气聚集得以发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 在区域倾斜的下倾方向存在丰富的油源区;
2、 具有良好的油气通道,使油气在较大的范围内作区域性运移;
3、 在区域倾斜背景上存在相互连通的系列圈闭,而且溢出点向上倾方向递升;
4、 储集层内中充满地下水,而且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油气差异聚集原理:
在油源区形成的油气,进入饱含水的储集层后,沿一定的路线(由溢出点控制)向储集层上倾方向运移,位于运移路线上的系列圈闭将被油气所充满,那些不在运移路线上的圈闭就不能聚集油了。油气差异聚集的结果是造成天然气分布于靠近油源区一侧的圈闭中,向上倾方向依次为油气藏、纯油藏和空圈闭。 ;影响油气差异聚集的地质因素
? 运移道路上有另外的支流油气供给源时,会打乱原来应有的油气分布;
? 气体在的溶解作用,随物理条件的改变而变化。
? 后期地壳运动使圈闭条件发生变化;
? 区域水动力条件、水压梯度大小及水流方向,也直接影响油气的分布。 ;;三、油气聚集模式
渗滤作用
排替作用;第四节 油气藏的再形成;第四节 油气藏的再形成;第四节 油气藏的再形成;第四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牙齿健康和龋齿预防科普知识ppt(共67张PPT).pptx VIP
- 2024年10月 政法干警锻造新时代政法铁军专题研讨班发言材料.docx VIP
- 反恐验厂-危机管理和应急恢复计划.doc
- 2024.10 政法干警锻造新时代政法铁军专题研讨班发言材料.docx VIP
- 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知识测试题及答案.pdf VIP
- 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模式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docx VIP
- 《财务风险管理—以乐视公司为例》10000字.docx
- 人教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的反射》PPT教学课件.pptx
- 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信息资源管理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ocx VIP
- 网络安全项目网络建设方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