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9
追根溯源把握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关键
万家阳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特别是一个和谐、公正、秩序环境,才能有利于个人梦想的实现,也才能万涓成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社会矛盾,是我们实现中国梦过程中必须要做好的一项工作。中共中央决定,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要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体要求,消除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无形之墙,加强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群众路线的根本之一,首先是要做好群众工作。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有新特点,做好群众工作要选好切入口,抓住关键点是重中之中,是照镜子的过程,是找病治病的过程。为此,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解决民“怨”,这是宏观层面的群众工作;二是解决民“难”,这是微观层面的群众工作。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有了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巨变。过去以解决群众生活、工作困难为主题的群众工作已不是今天群众工作的主流,而解决民“怨”问题则是我们做群众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关键节点。这个问题解决得好,有利于化解干群关系的紧张,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有序,有利于整个社会的风清气正,有利于集聚社会正能量。
民“怨”从何而来?笔者分析,关键在于“不均”,即社会的不公平。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当人们普遍感到不均,特别是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均、获得利益机会的不均,那么就会助长民众不满情绪,就会由对占据财富和社会其他资源先机人群的羡慕,转变为嫉妒,再由此产生被剥夺的仇恨。从网络的论坛、贴吧、网评来看,这类“羡慕嫉妒恨”情绪在网络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不可否认,当前社会上的暴戾之气、仇官仇富的心态普遍存在。这种风气任由漫延,必将最终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形象,甚至动摇我们的执政根基。当这种阶层对立意识形成,就会对对立阶层产生天然的仇视,对立方获得的利益,不管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便预先假定其来源不正当而加以反对,也就是为反对而反对。一旦有属于官富阶层的人遭遇不幸,社会上就会产生幸灾乐祸的快感,使得官富阶层产生一种对立的焦躁,阶层之间的隔阂进一步加大,阶层的对立进一步加剧,以致于群体事件发生的频率急剧增多。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大问题。
怎么才能从根本上破解这个难题?
笔者认为,解决民“怨”问题要从根本上下功夫,治病治根。
第一,取消部门立法,创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
社会利益分配不公,获得同等竞争的机会缺失,是导致民怨产生的重要因素。一些团体(即所谓的既得利益集团)却凭借其优势地位,合法地占据社会资源和财富,且这种明显有悖于社会公平正义的机会还具有合法性,这是极为可怕的。因为这种表面的合法使得社会阶层呈现固化的趋势,并且他阶层的人对社会失望以至于绝望。据统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农村学生比例逐年下降,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云杉统计1978-2005年近30年间北大学生的家庭出身发现,1978-1998年,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约占三成,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下滑,2000年至今,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这显然不能用农村学生不努力来解释。一个充满活力、理性的社会,阶层应该像一个具有鲜活生命力的细胞一样,不断与外界交换能力和有机物,处于利益和社会资源相对较少的群众,通过合法、诚实劳动及个人的天份、禀赋,在一个健康的社会是可以改变自己的现状,可以进入另一个阶层之中。也就是说,一个健康的社会,通常状态下,阶层呈单向流动性,低阶层向高阶层有序流动,而一旦阶层的固化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格局,这种被剥夺感和失望乃至绝望的阶层,必然会产生反社会的心理,通过不合法甚至暴力手段来反社会达到其泄愤,不满社会现状情绪。因此,打破部门立法苑囿,消除滋生社会不公的土壤是其中的关键一环,不让不当得利者心安理得,不让社会低阶层的人失去实现自我价值的希望,打造社会公平竞争的平台,保障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公平授益的机会,包括升学、就业、获得社会财富的机会;同时,对违反社会规则的人一律平等地惩戒教育。
第二,要严格执法,避免因扰民而生民怨。
据一份抽样调查显示,群众对干部不满,对政府不满,乱作为占有很大比重。也就是说乱作为与不作为是民怨重要诱因之一。老子在《道德经》提出 “治大国如烹小鲜”,意思就是说,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是“太上,下不知有知”。但现实生活中,不少官员为了所谓的政绩,为了GDP等,拍脑袋决策,拍屁股走人,表面是为了发展,实则是阻碍发展;表面上为了群众,实则是为一己之私。央视曝光某市为了所谓的植树造林,竟然要拿出一半的良田来栽树,为了完成任务,不惜将农民快要成熟的麦子翻掉栽树,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