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地下水的补给、排泄与径流;本章内容;第一节 地下水的补给;补给使含水层的水量、水化学特征和水温发生变化
思考:补给获得水量后,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会发生
什么变化?
地下水位上升,增加了势能,使地下水保持不停的流动
由于构造封闭或气候干旱,得不到补给,地下水的流动将停滞
补给的研究包括:补给来源、影响因素与补给量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有:
天然: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及相邻含水层的补给等
人类活动有关的:灌溉水入渗、水库渗漏及人工回灌;讨论:入渗机制?影响因素??补给量的确定???
(一)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机制
包气带是降水对地下水补给的枢纽,包气带的岩性结构和含水量状况对降水入渗补给起着决定性作用
目前认为,松散沉积物的降水入渗有两种方式:
均匀砂土层——活塞式
含裂隙的土层(粘性土)——捷径式;湿
锋
面 ;
“活塞式”入渗 ——适用条件: 均匀的砂土层
降水初期 t1:
土层干燥,吸水能力很强,雨水下渗快
降水延续 t2:
土层达到一定的含水量,毛细力与重力共同作用,
下渗趋于稳定——渗润阶段,渗漏与渗透阶段
降水再持续:
当土层湿锋面推进到支持毛细水带时,
含水量获得补给,潜水位上升; 降水入渗过程中包气带水分分布曲线图;Vt——入渗率
Z——湿润前锋推进距地面深度的距离
hc——毛细压力水头;下渗水流运移模式的条件?
饱和带--
厚度1.5cm
水分传输带
过渡带
湿润带
含水量变化大
湿润锋(面) ;“捷径式”下渗
——空隙大小极悬殊
① 捷径式下渗,新水可以超过老水,优先达含水层;
② 捷径式下渗,不必包气带达到饱和即可补给下方含水层。;山西黄土垂直裂隙及其捷径下渗;平原区降水入渗的补给量方程
qX=X-Rs-E-ΔS
qX 降水入渗补给含水层量
X 年降水总量
Rs 地表径流量
E 蒸发强度
ΔS 包气带水分滞留量
降水强度,降水频率;降水延续时间
总量大,强度适中,间隔短,时间长的绵绵细雨最有利。
温度适中,温差较小,相对湿度大。
地形: 高或低,陡或缓
地质: 包气带岩性
地下水位埋深:
其他:植被、城市化;(三)四种不同时间尺度地补给;(四)降水入渗的研究方法及入渗系数的测定;河南郑州均衡试验场地中渗透仪;双环注水法--剖面图——连续降水;零通量面法;(四)降水入渗的研究方法及入渗系数的测定;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必要条件:1、两者之间必须具有水力联系 2、地表水位必须高于地下水位(实例 5-10)
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时间上变化,见图5-11、图5-12
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空间上变化
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影响因素:河床透水性、河床与地下水有联系部分的长度及河床湿周、河水位与地下水位的高差、河床过水时间 ;河流不同部位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大气降水补给与河流补给的特点
大气降水补给是面状补给,范围广比较均匀
地表水是线状(河流)和点状(小湖、坑、塘)补给,局限于地表水体周边
大气降水补给持续时间有限
地表水体补给持续时间长,或是经常性的。;三、凝结水的补给;四、含水层之间的补给;五、地下水的人工补给;第二节 地下水的排泄;地下水排泄的研究包括:
排泄方式、影响因素、排泄量的确定
排泄方式:
泉(点状排泄)
向地表水体泄流(河流—线状)、向相邻含水层的排泄
蒸发(面状排泄)
前三种排泄方式称为径流排泄,与蒸发排泄的区别:
径流排泄—水分(盐分)呈液态排出,盐随水去
蒸发排泄—水分呈气态排出,盐分积累下来,水去盐留;;一、泉;一、泉;7.2.1 泉 spring(续2);二、泄流;二、泄流;2、标准退水曲线法
具体步骤:
确定标准退水线:图5-30
确定洪峰段
确定起涨点A和退水点B
将标准退水线绘于过程线上(图5-29)求出基流
适用:河流与潜水无直接水力联系、地下水径流不受河水涨落影响。
优点:一定程度反映了地下水泄流规律
3、库捷林分割法(图5-31)
适用:河水与潜水有直接水力联系
原理:枯水期,河流由地下水泄流组成,洪水期,地下水泄流为零。
4、全年连续多峰过程线的分割(图5-32)
先分割出深层地下水补给线
然后按每一个洪峰分割出浅层地下水;5、化学成分分割法
Q河水的流量
C河水中某一化学组分的浓度
Qs排入河流的地表径流流量
Cs地表径流中某组分浓度
Qg排泄入河的地下水量
Cg地下水中某一组分浓度
;三、蒸发排泄;a.气候因素:
干燥,气温高,蒸发量愈大
b.地下水位埋深:
超过蒸发极限深度
则蒸发→0
如:华北地区,水位埋深5m,不考虑蒸发
干旱地区,极限水位埋深大;湿润地区极限埋深小
c.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