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简析交通肇事罪的共同犯罪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 年第4期(总第 ? 期)
简析交通肇事罪的共同犯罪问题
?孟 静 刘 锋
?摘 要? 单纯就共同过失犯罪的理论而言,虽然我国现行刑法没有规定共同过失犯
罪,但在实践中,共同过失犯罪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因此,确立共同过失犯罪理论是完
全必要的。根据共同过失犯罪的成立条件,可将共同过失犯罪限定在共同过失正犯的范围
内,并围绕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
释》第 ? 条第 ? 款的规定展开分析论证。
?关键词? 交通肇事罪?共同犯罪? 共同过失
?作 者? 孟静??? — ?女,法学硕士,四川绵阳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财经学院讲
师,主要从事刑事法学研究。刘锋(?? —), 男,山东菏泽人,法律硕士,广东省公安厅
交通管理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 第 ? 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
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
处罚。” 因此,按照我国传统刑法理论及现行的刑法规定,共同犯罪仅限于故意犯罪,而交通肇事
罪是一种过失犯罪,过失犯罪不存在共犯形式。但最高人民法院于 ?? 年 ? 月 ? 日发布的《最
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改变了
这一通说。该解释第 ? 条第 ? 款规定:“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
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共犯论处。” 这一
司法解释首次明确了交通肇事罪这一过失犯罪的共犯形式存在,这是在我国现行所有刑事立法和
司法解释中,第一次出现了共同过失犯罪的规定,从而在学术理论界引起了很大争议。
一、理论界对共同过失犯罪的争议与分歧
(一)肯定说
肯定说一般是持共同犯罪理论中行为共同说的学者所主张的。行为共同说是一种主观主义的
共同犯罪理论,认为二者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应以自然行为本身是否共同而论:凡二人以上共同
行为而实施犯罪的,皆系共同犯罪。据此,一方出于故意,一方出于过失,甚至双方均出于过失,
也可以成立共同犯罪。
· ?? ·
· 简析交通肇事罪的共同犯罪问题·
日本刑法学家大场茂马、藤木勘三郎、港田朝太郎以及前苏联刑法学家特拉伊宁等都是持肯
定态度的。比如特拉伊宁就明确指出,在所有的人的行为都是过失的情况下,就发生过失的共同
犯罪的问题。〔1〕而这种见解也逐渐在司法实践中得到了反应。在日本,大审院时代之判例曾否
认共同过失犯罪的存在,但战后最高法院时代则出现了肯定的判例。一些国家甚至还进一步以刑
事立法的形式予以支持。如意大利现行的《罗科法典》第 ?? 条便明确规定:“在过失犯罪中,当
危害结果是由数人的合作造成时,对每个人均处以该规定的刑法。”〔2〕
(二)否定说
否定说一般是持犯罪共同说的学者所主张的。犯罪共同说是一种客观主义的共同犯罪理论,
认为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对同一法益的侵害,必须实施一个特定的犯罪。据此,共同犯罪
只能在共同犯罪故意的场合发生,如果一方出于故意,一方出于过失,或者双方均出于过失,都
不可以成立共同犯罪。
从世界范围来看,否认过失共同犯罪的观点仍居于主导地位。比如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德
国的刑法学者比尔克迈耶、日本的学者小野清一郎、泷川幸臣等持此观点。日本的大冢仁教授则
持限定的肯定说,既不完全肯定也不完全否定。该说一般不承认过失的共同犯罪,但当各共同行
为人负有法律规定的共同注意义务并且共同违反该义务时,才肯定过失共同正犯。〔3〕
二、共同过失犯罪成立的理由
虽然我国刑法只规定了共同故意犯罪,但是,这不能否认在司法实践当中存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