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市场化的负面影响.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媒体市场化的负面影响.doc

PAGE  PAGE 7 媒体市场化的负面影响   摘要:当媒体片面迎合受众的需要、无条件满足广告商的要求时,市场化媒体的负面效应显现出来。市场化媒体追求经济效益是无可非议的,然而,如果把利润作为媒体发展的惟一动力,则会走上重商主义的歧路。为了追求较高的收视率,以“多数法则”行事的媒体大兴低俗化之风,这给社会和公众带来很大的危害。现在媒体倾力于报道娱乐性、不带争议的新闻,削弱了严肃性报道和批评性报道。这种“讨好”公众的态度却没有让新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终损害了公众的利益。   关键词:电视传媒 新闻 娱乐 收视率      当我国传媒的经济基础从财政拨款变为广告创收时,制约媒体的控制力量由一元转向多元。过去,党和政府掌控着媒体的人、财、物等主要资源,是约束媒体的单一力量,直接、有效地控制着新闻媒体。媒体市场化后,这种单一的刚性控制发生了变化,政府放宽政策,赋予媒体一定的经营权限。然而,媒体的主要财源出自受众和广告商,就不能不考虑受众和广告商的需求。当媒体片面迎合受众的需要、无条件满足广告商的要求时,市场化媒体的负面效应显现出来。      一、媚俗――新闻内容的低俗化      走向市场的媒体把受众看作消费者,甚而视为上帝,着力于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因为只有媒体吸引了相当数量的受众后,才能直接(通过收视费)或间接(通过广告)获取收益。默多克说过,如果报纸的格调低一点,读者数量会多一些。因而,一些传媒表现出一种不良倾向――媚俗。   Kitsch(媚俗)这个德文单词出现于19世纪末期,是指相对于传统艺术的廉价艺术商品。米兰昆德拉把它引申为“想要不惜一切地取悦最大多数人的态度”,这正是一些市场化媒体的态度。如今,媚俗成了这些媒体的主旋律,它们常常把功夫下在如何迎合受众低俗的趣味上。为了满足受众的原始需求,刺激他们的低级欲望,以吸引他们的眼球。惯用的手法是提供暴力、性等低俗内容,并以娱乐元素稀释新闻。   低俗化似乎成为不少市场化媒体走向赢利的惟一途径。一些媒体在竞争的压力下,为了提高发行量或收视率,不惜“降格以求”,以性和暴力作为卖点,招徕消费者。“社会新闻,这向来是追求轰动效应的传媒最钟爱的东西:血和性,惨剧和罪行总能畅销。”1   有一句新闻行话叫做“sex sells (性是好卖的),这在国外已经屡试不爽。暴力同样是媒体追捧的热点,且非常畅销。在招徕读者方面,堪能与“性”并称。暴力新闻对受众造成强烈的感官刺激和巨大的心理冲击,这是其它类型的新闻无法相比的。暴力似乎已经成为人们平淡生活的一种点缀。   暴力文化吸引人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人的本能有一种强烈持久的对力量的崇拜,而暴力是展示力量有效的场所。在现代文明社会,人们很少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力量,只能通过媒体上的“虚拟暴力”满足对力量的渴求和崇拜。   电视专题节目中,法制类节目尤其受观众青睐。法制栏目播出量占专题类节目的10%,收视率却占整个专题类节目收视的19%截止到2004年,全国有11家电视台开办了法制专业频道,还有七八十个法制栏目。法制节目有助于收视率的提高,引来其它栏目竞相播报各类案件,如中央电视台的《社会纪录》等,甚至定位于经济的《经济半小时》栏目也播放案件类节目。这不仅模糊了各种栏目的边界,也导致大量的题材重复报道。   法制类电视节目已出现这样的苗头:过分渲染犯罪过程而忽视普及法律常识。有些节目过分追求观赏性,用“情景再现”的手法把罪犯作案过程和细节充分展示,忽视了节目应该承载的法律教育功能。国家广电总局不得不出台规定,禁止法制节目采用“情景再现”的表现手法。   法制节目以案件类报道最刺激观众的神经末梢,原来以“法”为核心的“说法”类节目纷纷向“说案”类转型。某台名牌法制栏目《××说法》的某些节目简直在拍摄犯罪记录片,这样的报道方式造成了观众不知不觉地被案情吸引,把兴趣和注意力都投入在罪犯的作案细节上。一档电视栏目看过,观众记得最清晰和最津津乐道的不是法制教育,而是刺激的犯罪情节,法律宣传效果甚微,而犯罪事实传播深远。这样的新闻报道会不会重蹈法制电视剧的覆辙,不禁让人担忧。   事实上,庸俗、低档的娱乐性节目已经对品位高的节目形成威胁。这就是“劣币逐良币”的格雷沙姆法则在起作用。新闻界有自己的格雷沙姆法则,在争夺读者(或观众)的竞争中,存在着让诽谤性丑闻和煽情的消息驱逐严肃新闻的倾向。竞争的结果是劣质节目盛行,优质节目逐渐在屏幕上消失。      二、收视率为王――新闻娱乐化      新闻娱乐化表现在内容上软性新闻比重增大,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作为主打内容,特别是有关演艺、体育等明星、名人的娱乐新闻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一般而言,硬新闻强调新闻价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