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南省郑州市2016年高中毕业年级第2次质量预测语文答案
PAGE
PAGE 5
2016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
语文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C(概念混淆。“士人虽然社会地位下降了,但他们在失去贵族身份的同时,也摆脱了对特定贵族的依附……”的“士人”,是来源于“士”的那一批“士人”,而不是整个士人群体,来源于“庶民”的士人就不存在地位下降、失去贵族身份的情况,来源于王官的士人也无所谓“摆脱了对特定贵族的依附”。选项将部分士人的情况,说成了士人整体的情况,混淆了概念。)
2.A(曲解文意。“使诸子学得以诞生”有误。第五段结尾“在这种教育中,新的学术和知识其实已经诞生,这就是诸子学”一句中的“这种”,表明是像孔子这种类型的私学教育,使诸子学说得以产生。孔子的私学教育,只是使儒家学说得以诞生,不可能使整个诸子学说得以诞生。)
3.D(信息残缺。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选文中提到的原因有两个,选项只交代了一个原因,漏掉了“私学教育的出现和发展”这一原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B(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5.D(“授”一般指授职、任命,不表示官职升迁。)
6.A(“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强加因果)
7.(1)这一年,成遵议论时事以及举发弹劾的共有七十多项,全是指责抨击当时社会的弊端,执政的大臣因此憎恨他。
[5分;译出大意给2分;“凡(共)”“指讦(指责抨击)”“恶(憎恨)”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当时刑部长期查办而不能断决的案件积有数百起,成遵与同僚们分别审阅,共同议论这些案情的轻重,分别判处相应的罪名。
[5分;译出大意给2分;定语后置句“狱按久而不决者”、“狱(案件)”“当(判罪,判处)”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吐蕃健儿趁着秋天草枯之际在一马平川的草原上驰骋射猎的场景(2分);突出了吐蕃骑兵的强悍和打猎声势之大(1分),渲染边关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 为下面写唐军的应敌做铺垫,/衬托了唐军的从容镇定、英勇善战(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9. ①写作手法不同:《出塞作》第三联冷静客观地记叙(白描)唐军防守和进攻的情景。《雁门太守行》第二联则用饱含感情的描写,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了悲壮惨烈的战地气氛。(3分;其中“观点”1分,“不同点”各1分)
②侧重点不同:《出塞作》第三联没有对交战的场景做具体描写,只描述唐军将士白天登城守卫和夜间渡河出击两个应敌行动,突出了唐军将士的从容镇静,应付自如;而《雁门太守行》第二联描写战斗时号角震天的气势和激战之后血流满地的场面,突出了战争的残酷惨烈和伤亡惨重。(3分;其中“观点”1分,“不同点”各1分)
注意:如无“观点”,但所答“不同点”能看出“观点”也可给满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2)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3)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6分;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答A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得分。(B项“委婉地批评了一些人不顾他人健康强行劝酒的不文明餐桌风气”理解有误;C项“为阿炳屡屡不听‘我’的提醒和劝告而感到遗憾”理解不够准确;D项“‘我’冒失地鼓动阿炳把两千元的进货款捐给了林山”“怀疑他内心对‘我’有所不满”理解有误)
(2)①豪爽仗义。初次见面时,看“我”被人灌酒,尽管自己酒量不行,仍挺身为“我”挡酒。 ②心地善良,坚信人性的善良美好。看到乞讨者总是毫不犹豫地给钱;捐出筹集来的全部进货资金资助贵州山区教育;在林山带着捐款失踪,种种情况表明我们是受骗了的情况下,坚信林山不是骗子。③知足常乐。经营音像店利润微薄,仅够糊口,仍乐在其中。(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3)①“我”作为小说中的叙事者,以切身的见闻和感受来讲述阿炳的故事,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抒情性,更加感人。②“我”作为小说中的线索人物贯穿全篇,“我”应邀去阿炳家一路上的所见所想使现实与回忆巧妙对接,使小说内容多而不乱,结构紧凑。③“我”侧面烘托了阿炳的形象。“我”与阿炳对待乞讨者的不同态度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反衬出阿炳的可贵品质。④“我”的形象丰富了小说的内涵。“我”有心行善但又总担心上当受骗,这种犹疑的心理代表了社会中很多人的真实心态,增强了小说的现实意义;“我”的转变表达了要相信善良的主题。(6分;答出一点给2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河北衡水市普通高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doc
- 河北语文招教:说明文文体知识.doc
- 河北通用的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练习题汇总[精简].doc
- 河北雄县中学02—03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doc
- 河北雄县中学02—03年上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doc
- 河北重点中学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doc
- 河北高阳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 河北衡水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1学期二调考试.doc
- 河北题型中考数学解答题解题技巧[适合葫芦岛].doc
- 河南、河北、山西3省2015届高考考前复习效果监测文综试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