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昆曲我的“神”.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的昆曲我的“神”.doc

PAGE  PAGE 12 我的昆曲我的“神”      “江南有幽兰,生长姑苏间;《牡丹亭》中恨,《长生殿》里缘;舞低虎丘月,歌尽水墨弦;妙传《霓裳》曲,清香动人寰。”这是那些看过苏州昆剧院副院长王芳一些昆曲演出后对她表演神韵的一种描述。   谈及艺术人生,王芳觉得,一切如过眼云烟,那些梦幻的高潮,如坠深谷的无言,都入了茶,飘起的雾,进了心扉,成了一曲高歌。只是,那个曾经也是普通人的她,每一次进入角色,都不再是她自己,而是绝对的融合,不是曲意的敷衍,而每一次从角色中抽身,抽离的是彼此相依的魂。融入、溶释、消解,再融入,循环往复,成了众人神往的“戏痴”。      昆曲艺术亟须传承   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在2003年11月,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曾率全国京剧和昆曲界的顶尖人物,赴湖南、浙江、江苏等地进行保护和扶持昆曲艺术的调研。后来,全国政协京昆室写了《关于加大昆曲抢救和保护力度的几点建议》,中央领导同志据此做了重要批示。   随后,有关部门制定了《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规划,从2005年起连续5年每年用于1000万元扶持全国7个昆曲院团的建设;全国政协还整理出版了七卷本《中国昆曲精选剧目曲谱大成》,为昆曲的保护、继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昆曲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却以独特的地方文化底蕴,而与外界隔绝。即便当地,昆曲的受众,也大多数是中老年人,年龄层次明显偏大。为了吸引更多人去了解、认识并喜欢昆曲,苏州市委宣传部和文明办于2007年5月9日办起了一个传播中心,在当地所有未成年的孩子中间,每年组织看一次昆曲演出,受一次文化熏陶。   随着青春版《牡丹亭》的推出,昆曲的传播效应立竿见影。谈及此,王芳笑着说,“那时候,真的是一票难求。现在昆曲发展是越来越好了,很多时候,我们都不知道,怎么有那么多人来买票。”   其实,媒体的关注聚焦在昆曲上,起源并不是青春版的《牡丹亭》。早在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评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文化圈引起了巨大轰动效应。了解或不了解昆曲的,都尝试着去接触、认识,想对昆曲的魅力一探究竟。媒体也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开始关注昆曲发展的前因后果,关注近期排练的昆曲剧目,关注优秀的昆曲表演艺术家和当红的昆曲演员。这些关注,无疑直接推动了昆曲的发展。    今年“两会”期间,有着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苏州昆剧院副院长、昆曲著名表演艺术家等多重身份的王芳,提出了关于昆曲艺术发展的下一个五年规划的提案,重在保持住昆曲发展的可持续性。她十分动情地说:“现在,昆曲的发展正面临着历史上的重要机遇,政府已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从创作优秀剧目、培养优秀人才、传承传统文化和扩大国际交流等方面保持着昆曲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不堪回首的心酸记忆   随着青春版《牡丹亭》在全国巡回演出,昆曲似乎一夜之间,为观众所知晓。而过去那些艰难的日子,如同烙印一样,深深地刻在王芳的记忆中。      “我总是和那些演青春版《牡丹亭》的青年演员讲,你们遇上了好时期,我们比老师们好,你们比我们更好。”王芳回顾昆曲这二十多年的艰难发展史,不免心生感慨。   王芳是“文革”后第一批进入苏州昆剧院的演员,当时报名的人很多,进入的门槛很高,能进去,是挺光荣、挺自豪的一事儿。“其实,当年考进去的时候,父母是不同意的。爸爸是大学教授,家里没有学过艺的人,父母总觉得表演不是理想的出路。后来,剧团的领导三天两头地过来,给他们做思想工作,爸爸就妥协了。因为父亲比较喜欢文学,也担心我当时会上山下乡。”就这样,王芳进了苏州昆剧院。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八十年代中后期,伴随着外来文化的进入,昆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当时,分不清好坏,不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大家只一味地觉得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外来的东西都是好的。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所有的昆曲剧目都不能出国演出了。”时隔二十多年,王芳再回忆起那段岁月,依然是不堪回首,“当时,一年的演出不满十场。你想练就练,不练也没人管。私下里大家就议论开了,‘干脆小年夜吃年夜饭,大年夜就把第二年的钱全部发光算了’。”   那时,王芳还是十几岁的女孩儿,突如其来的变化,一点点抹杀了她心中美好的憧憬,随之是整日的惶恐不安。言语间,王芳不止一次地提到“彷徨”,“几乎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到九十年代初期,自己一直过着彷徨而担忧的生活。”   渐渐地,剧团有些演员经不住经济上的诱惑和压力,开始到歌厅和宾馆做一些商业演出。这种经历很独特,压力如排山倒海,精神上的负荷,甚至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王芳说,“我能理解同事们到这些地方演出的心情,但我不喜欢。对昆曲艺术,我一直看得比较神圣,而不是把它当作一种简单的糊口手段。”   那么,到底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