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牒”===清代皇家族谱.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玉牒”===清代皇家族谱

清代皇家族谱叫“玉牒” ? ? ?? 我国古代皇家家族的家谱称做“玉牒”。纂修“玉牒”是历代封建王朝维护皇权统治的一种重要手段,史载,“玉牒”为记载帝王谱系、历数及政令因革之书,宫廷文献,皇帝家族之谱册。“玉牒”在唐代已有,每十年一修,沿及明清。由于兵燹战乱,如今完整系统保存下来的,只有清代玉牒。 清代玉牒记载翔实,装帧华丽,是我国唯一系统保存至今的皇族“家谱” ? 清代玉牒的修撰 有关清代“玉牒”的编纂,最早可追溯至清顺治九年(1652年)。这一年,清廷设立宗人府,“掌皇族属籍,以时修辑‘玉牒’,辨昭穆,序爵禄”。 清代每逢纂修“玉牒”的年份,成立“玉牒馆”,由“宗人府”理事官及副理事官各一人、满主事一人、汉主事二人、翰林院官三人、内阁侍读一人、礼部司官二人任编修官。他们根据每年的登记造册,对皇族人口材料进行整理,按照支系、辈分逐一排列,草拟出“玉牒”初稿。初稿分为三类:“帝系玉牒”、“宗室玉牒”和“觉罗玉牒”。 ?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玉牒库 ? “帝系玉牒”,即皇帝直系亲属单独编纂成册,以突出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帝系玉牒”内容简单,上以清肇祖(努尔哈赤的六世祖孟特穆)为始,下到编纂之世在位的皇帝,只收录皇帝及皇子。每朝皇帝的名号之下,列其诸皇子的名字、行次、爵号等,以嗣位皇子位居正中,其他皇子一右一左依次排列,以右为大。每代皇帝及其皇子为一页。 ? “宗室玉牒”以努尔哈赤的父亲、清显祖塔克世(上图,塔克世故居)为本支,称其直系子孙为宗室。“宗室玉牒”详细记录了显祖后裔的繁衍情况。显祖的叔伯兄弟为旁支,称其子孙称为觉罗,记入“觉罗玉牒”之中。 由于“玉牒”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涉及对皇帝及其子孙的褒贬,因而参与编纂者非常谨慎。“玉牒”初稿完成之后,由宗人府笔帖式十二人收藏管理。初稿完成之后,由满汉大学士、礼部尚书、侍郎、内阁学时等大臣组成正、副总裁官负责审稿和总纂,认真修改玉牒的初稿。万无一失之后,再抽调各部笔帖式进行誊清抄录,再由宗人府派人进行核对。至此,“玉牒”的修撰工作??告完成。 依据惯例,“玉牒”修撰完成以后,还要由皇帝亲自审阅。每逢“玉牒”修竣之后,要举行盛大的恭呈御览仪式,由宗人府搭高彩亭,玉牒馆官员将“玉牒”置于彩亭之内,送至中和殿上请皇帝恭阅。然后由侍卫前引后护,用黄盖、龙旗、御仗做导仪,百官两旁下跪,送玉牒至皇史宬尊藏。 ? ? 清前期编纂的“玉牒”为90厘米×45厘米的大开本,咸丰朝以后修撰的“玉牒”为54厘米×31厘米的小开本。“玉牒”装帧华丽,以陵子为封面,用名贵的宣纸书写。“宗室玉牒”用黄绫、“觉罗玉牒”用红绫作封面。 ? ? “玉牒”每隔10年修纂一次,活着的人用红笔书写,故去的人用墨笔书写,遇到名字重复的情况,位卑者或年幼者就要改名字。据统计,清代“玉牒”从顺治十七年至民国十年,先后修纂了28次。由于“玉牒”在纂修时,每次都是从头修起,因此“玉牒”越修越厚。光绪33年(1907年)所修的“玉牒”竟厚达85厘米,重90公斤。至1921年,溥仪小朝廷最后一次修订宗室“玉牒”时共7000多页,记载了清代宗室男性10余万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一份族谱。 ? 清代玉牒的收藏 ? 清初,顺治帝准将玉牒缮写三部,皇史宬、宗人府、礼部各藏一部。乾隆25年(1760年)改为缮写两部,分存于北京皇史宬(上图)和盛京故宫敬典阁,现分别收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辽宁省档案馆(下图)。 ? 清代运送“玉牒”的礼仪隆重而繁缛,运送的时间一般要选在道路干燥的秋冬季节,在送贮之前,先由钦天监选择吉日,于宗人府搭设彩亭,用黄盖龙旗仪仗,乐部奏乐;玉牒馆总裁率纂修官员,俱穿朝服,恭奉“玉牒”,行三跪九叩礼,满汉文武官员于午门外跪迎。皇帝阅毕,内监捧出,再由王公于太和门外金水桥跪送,装有玉牒的彩亭由黄盖、龙旗、御仗作前导,奏导迎乐,至东华门,再护送至皇史宬。 而运送到盛京(沈阳)的“玉牒”时,还要求所经地方,设彩棚奉安。当时,从北京运送玉牒到盛京要用二十几天,动用马车40乘。清代前26次所纂修的“玉牒”送往盛京“尊藏”,靠的是驿站骡车拉运,每次驿站骡车昼行夜宿,需耗时20余日。“玉牒”修竣后,首先选择雨水较少的秋冬季节送往盛京,由清政府管理气象、历法的官员“钦天监”择选良辰吉时起程,还需派一择吉官随同前往以应不时之需。“玉牒”所经之道路、桥梁,预先命令地方官府必须修整平坦,“玉牒”经过之时还要净水泼街,黄土垫道,恭敬到极至。“玉牒”按宗室、觉罗分别用黄、红两色缎质龙云饰纹包袱皮包好,斟酌厚薄放在大木箱即“行箱”内。每箱内绸布包袱一层,油绸包袱一层,布单包袱一层,白毡一层,绒绳一条,布棉垫二个,每箱内的空隙均用棉花塞垫,计重345斤。“行箱”放入用彩绸装饰的彩亭中,由8名校尉抬出城。到城外后,将“行箱”由彩亭中移出,再安放进仍用彩绸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