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国内粮价大涨的条件和时机分析-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历史分析和近期展望.doc

国内粮价大涨的条件和时机分析-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历史分析和近期展望.doc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内粮价大涨的条件和时机分析-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历史分析和近期展望

国内粮价大涨的条件和时机分析-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历史分析和近期展望 报告关键点:   ●对我国过去20年的几次粮价大涨进行分析   ●提出供应和消费的增速差是衡量粮价上涨压力的有效指标,而通货膨胀则构成了粮价上涨的触发和推动因素   ●解释了宏观经济周期和粮价周期一致的原因,分解了供应不足的冲击因素   ● 对今年的情况做出展望和预测   报告摘要:   ▲1953-1984年的粮食市场,实行的是政府定价的统购统销政策。1985年以后逐步放开粮食市场,中间有过几次政策的反复,直到2004年才实现购销的市场化   ▲ 在1985-2006年的22年时间里,我国经历了三次比较明显的粮食涨价(粮食生产和零售价格同比增长10%),1988-1989,1992-1995,2004   ▲我国粮食生产和消费的绝对量数据难以解释粮价的上涨,我们构造了供应和消费的增速差,从理论和实证上,解释了历年的价格波动   ▲宏观经济和粮价周期的高度一致性,不仅仅是因为通胀预期和成本推动。宏观经济的冷热通过农户能够影响粮食市场的供应量   ▲国家粮食政策在长期看来,是粮食供求关系内生决定的。从中国和美国十分相似的价格波动概率分布图看来,政策的差异可能并不是粮食市场的根本推动力   ▲ 近两年由于周期性原因和农资价格涨幅过大,种粮收益率处于一个下降的通道,粮食生产增长略显不足,虽然没有2003年供需失衡的情况来得严重,但也不可过于乐观。而今年的通胀,在短期内无法快速下降。供应不足和通胀,这两个粮食涨价的基本面和触发推动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   ▲ 夏季是粮食消费的淡季,而且经过5,6月份的北方粮食库存的调运,南方销区的储备比较充裕,我们认为近两个月粮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判断今年9月份以后,特别是10月份秋粮收购时期的粮价走势,我们认为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7,8,9月份粮食主产区的洪涝和旱灾的情况,以及通胀的程度。如果接下去的水旱灾对秋粮生产的影响较大,通胀继续维持高位甚至反弹,就可以构成粮价上涨的条件。届时,在政府考虑农民收益,理顺粮价,不多加干预的思路下,粮价在下半年,再加上明年上半年,可能会有20%左右的涨幅。如果自然灾害对农作物影响并不严重,通胀在下半年有效回落,明年国家有力度较大的补贴措施出台。那么粮价的拐点有可能会延迟到09年以后 1、粮食政策回顾   1.1、1985年以前   观察我国粮价近五十年的走势(图1),在计划经济时期,变化相当平缓。这基本可以从政策面上找到解释。1953年开始,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对粮食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销售政策,即统购统销。基本做法:对农村的余粮户,在留足口粮、种籽、饲料、和缴纳农业税后,政府统购农村绝大部分余粮;对城镇居民和缺粮农民实行统销。国家实行统购统销后,严禁私营粮商自由经营粮食,并对粮食价格实行统一管理,由政府定价。统购统销政策1979年后才逐步松动,到了1985得以正式取消。   从1985年开始废除统销统购政府定价的政策。从此,我国粮食改革逐步走上市场化道路,价格大幅波动也开始出现   1.2、1985年以后   1985年以后的二十年时间里,粮价经历了几次剧烈波动,也伴随着政策的逐步放开,收紧,以至完全放开。   1985年,我国粮食取消统购统销,改为合同定购,定购以外的粮食实行自由购销。   我国的粮食政策开始由原来的统购统销改为定购统销和议购议销“双轨”运行的政策。粮食价格形成定购价格和议购价格的“双轨”机制。   1993年2月,国务院发出通知,强调“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放开价格”,实行“统一政策、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的粮食价格改革原则,争取在二三年内全部分开价格。同时取消了40年的粮食统销。   但由于受通货膨胀的影响,这项放开粮食价格的重大改革没能继续进行下去。1994年、1996年两次大幅度提高粮食定购价格,同时制定了粮食保护价;1997年实行“四分开一完善”,1998年改为“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实际上又恢复了粮食价格的“双轨制”。国家对小麦、稻谷、玉米等品种实行保护价收购。   进入21世纪,粮食价格改革有了突破性进展。2001年,江苏等8个省市率先放开粮食市场,逐步拉开了全面放开粮食购销价格的序幕,从2004年开始,国家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和销售市场,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但在市场价格阶段,国家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对小麦、稻谷等品种在部分省市实行了最低收购价政策。  HYPERLINK /yumi/UploadFiles_yumi/200809/20080913191619930.jpg \t _blank    2、粮价波动成因   根据上一节的叙述,1953-1984的粮食市场,实行的是政府定价的统购统销政策。   粮价基本变化不大。我们把注意力放在1985年以后的粮食市场。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