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棚花村的重生.doc
PAGE
PAGE 5
棚花村的重生
粉墙、黛瓦、龙脊、飞檐,这是极富地域特色、古朴雅致的川西民居。一幅幅象征幸福吉祥的“吉庆有余图”、寓意丰收富裕的“莲莲有鱼图”跃然白墙之上。每个庭院的房前屋后,遍栽桃梨果树和花草。正是三月春暖时节,户户花开满庭、芳香袭人,信步其间,仿佛置身于令人神往的“桃源仙境。
这就是年画之乡绵竹著名的年画村棚花村,曾经在5?12大地震中被夷为一片废墟,而今,仅仅过了10个月,它重生了。
复兴
棚花村,地处绵竹市遵道镇山区,经济极为落后, 度是全遵道镇最穷的村落,当地百姓始终坚守着靠天吃饭的传统农耕生活模式。年画,作为这个村里曾经辉煌的符号,几乎仅仅成为了一种美好的记忆,村里能画精美年画的艺人代比一代少。为了让历史上曾经声名远扬的年画村重新复生,当地政府从2004年起,邀请绵竹年画博物馆有计划有步骤地为村里培养画工。博物馆先后举办了两期培训班,共计培训了300多人。随后,在政府的支持下,绵竹年画传统艺人――南派年画掌门陈兴才和北派年画掌门李方富亲自上阵,指导绵竹年画博物馆的画师们,在棚花村挨家挨户上门教授创作技艺。如今的棚花村,家家户户画年画,家家户户绣年画。年画,作为当地曾有的一种民间文化基因,又再度开始在棚花村的村民血脉里根植下来。在村里,不仅能够领略传统民俗年画的魅力,也能看到新一代能工巧匠对年画艺术的传承和光大。陶版年画、布艺年画、饰品年画、生活年画……这些越来越丰富的年画品种,既继承了年画艺术的精髓,又为年画注入了新的时代气息。
以画为媒,以画兴业。随着年画的逐渐复兴,村民的生活条件也开始逐渐改善。据村民介绍,刺绣年画按尺寸不同每张售价从60元到400元不等。晚上和农闲时,在家里刺绣,一天能挣几十元手工费,每月就有千元以上的收入。同时,年画也带动了山村的全面发展,村上努力申请到绵竹市的财政补贴10.2万元和镇上的补助2.1万
元,按照村上农户投工投劳的方式,建成了2.4公里长的水泥村道。棚花村旁的山上遍种梨树,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梨花竞相开放,景色甚是宜人。路通了,慢慢就有外地游客踏青赏花来了。于是,当地开始在每年春天办起了“梨花节”,秋天举办“赏果节”。村里的很多农户借此在家里搞起了农家乐,春秋两季都要接待大量游客。开办农家乐,使数百人就地进入三产,同时也带动了全村种、养业的发展。
昔日贫困的棚花村也渐渐富裕起来,村里的中高档轿车也渐渐多起来,棚花村很快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重生
眼看着从此就过上了富裕安乐的小康生活,然而一切却因突临而至的5?12大地震而改变。
大地震震垮了遵道镇绝大部分民房,地处山区的棚花村更是未能幸免,地震彻底摧毁了这个美丽的山村,全村669户人家房屋全部倒塌或损毁,被外界誉为“世外桃源”的“年画第一村”满目疮痍。
刚刚通过自己勤劳双手获得的美好生活,又迅即被大地震无情吞噬,棚花村人十分痛惜。然而,他们没有就此沉沦,而是迅速开始投身于积极自救。通过积极争取和申报,2008年9月,棚花村被列入灾后重建四川省新农村建设科技试点之一,也是绵竹市唯一个四川地震灾后新农村建设科技试点,由此获得四川省科技厅支持的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棚花村的生产、生活、生态恢复建设。
很快,在政府的关怀和全体棚花村村民的不懈努力下,一个新的棚花村拔地而起。仅在棚花村4组,全组69户人家,就有67户在2009农历新年前搬进了新居。一幅幅象征幸福生活的精美年画又绘制到了粉墙之上,“福地缘”、“富达源”……一家家远近闻名的农家乐再度开门迎客,红火的生活又热热闹闹地继续了。
富达源
3月19日,记者来到棚花村采访,只见“富达源”农家乐的院坝里,满满当当坐着几大桌来踏青赏花的游客。摆桌、生火、泡茶、执盘……77岁的老汉陈能友正忙得不亦乐乎,脸上洋溢着掩藏不住的喜悦。
“大地震一过,很多曾经来过我们农家小院的客人,打来电话关切地询问我们震后的情况,好让我们感动!当时,我们全家人就决定,无论怎么困难,都要把家园重建起来,把这些亲如家人的客人们请回来做客!”陈能友的媳妇钟启容这样向记者介绍。
“这么漂亮的两进小院,修建定花了不少钱吧?”。
“总共花了10多万,政府补贴了1万9,国际狮子会专项补助了4万,又贷了些款,就修起来了。没有政府和慈善基金的大力帮助,修这么好的房子,想都不敢想”钟启容的言语里满怀着感恩。
“什么时候开始修的房子?”记者关切地问。
“去年秋天11月间开始修的,到过年就搬进来住了。那时,新房的墙还没有完全干透,门前还是土路,一下雨就一片泥泞,但毕竟是搬进了大家盼星星盼月亮等来的新房,虽然住在新房里是又湿又冷,但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