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3节-从新闻到新闻事业.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节-从新闻到新闻事业

插曲:2003年令人震撼的图片; 图片1:冷暖相依(作者:安鹤杰, 拍摄于内蒙古赤峰市新华街菜市场) 塞外的春天乍暖还寒。4月的一个早晨,天空飘洒着纷纷扬扬的雪花。一个中年男子的菜摊车上坐着一个小男孩,孩子用给菜保温的被子围着,父亲不时用手给儿子掖掖被子。作者说:“在阴暗的背景和漫天飞舞的雪花的衬托下,儿子稚嫩红润的小脸与父亲饱经沧桑的脸形成对比,父子俩面对生活的艰辛相依为命,特别是父亲使劲发出叫卖声时,脸部表情感人力度之大,使人看后心灵为之震颤。 ; 图片2:爱 这就是生活在贫困山区的父子,他们一生别无所求。只求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也许一辈子他们都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他们没上过楼梯,没打过“的士”,没进过电影院,可就是朴实勤劳的人们一代代的供养着我们。皇天厚土无以回报。爱他们吧,至少在感情上尊重他们。否则我们还谈什么人性?? ;图片3:雨中曲 生活不易呀!;图片4:拾荒者 母亲是这样老去的! ;图片5:读书了 读书了,我们高兴了,爷爷却哭了!;图片6:纤夫 正在卖力气的纤夫! ; 图片7:同在一片天空下 ; 图片8:哭泣的老人 城管走后,哭泣的卖红薯老人。这个在街上卖红薯老人的三轮车链条被城管人员剪断,前轮钢丝被城管踩断。城管干完就走了,他靠着墙哭泣。好心的路人纷纷向老人施出援手,大家帮他把钱收到怀里。; 图片9:背煤人 王致中,17岁, 在贵州以背煤为生。一筐煤40公斤,从煤坑向上爬100米,然後再走1000米山路,挣1元人民币 ; 图片10:农家子弟的午餐;第3节、从新闻到新闻事业 ——新闻传媒的产生 ;本节提要;一、新闻传媒的产生过程;最有名的口头新闻传递者;古代最著名的信号媒介-烽火台 ;古代最普遍的传递方式——书信;“邸报不是报纸”--不是现代新闻传媒 ;时间:中国汉、唐出现,宋朝盛行 内容:皇帝圣谕、大臣奏折、朝廷法令。包含新闻。 对象:皇亲国戚,政府官员。非大众。 传播:有限派送。非市场流通,自由买卖。 人员:邸吏,无自己采写的新闻。 作用:政府发布信息、宣传的工具。 ——邸报没有自采新闻,可以说,邸报不是报。 ——邸报是政府公报的始祖,起到了沟通信息、维护统治的作用。 ——中国古代社会没有提供新闻传媒产生的条件。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 ; 黄皮“京报”出现于明朝末年,延续至民国初年。它上承唐宋“邸报”,下启现代报纸的发端,在我国报刊史上占据特殊重要的地位。“京报”是通名,犹如今天的“报纸”一词,而不是专用名。因当时这种报纸的原始形态出于京城北京,故而得名。;2、报纸的产生——三个阶段 (16-18世纪,西方社会);(2)新闻书;(3)周刊(周报)、日报;3、广播的产生;4、电视的产生;中国最早的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二、新闻传媒产生的背景和条件;2、原因 ——社会信息需求增加 ——资本主义社会的变化 ——社会联系加强、社会规模扩大、社会分工细致 ——社会变动加剧、社会关系复杂;3、条件 (1)读者群 —受教育、有文化,有阅读能力 —有空闲时间 —有消费能力 —有新闻需求;印刷:大量复制 造纸:廉价 交通:便于迅速采集 新闻、发行报 纸;(3)城市化 —城市是现代生活的空间 —人口大量聚集,生产分工细致,生活彼此依赖,交通便利 新闻需求量大???新闻采集便利、报纸发行可能;(4)原始资本积累 —新闻传播也成为获利丰厚的产业 —吸引大量社会资本进入;总结:新闻传媒发展的相关因素;三、新闻传媒产生的意义; “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 ——约瑟夫·普利策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