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胜浦宣卷和其宣卷先生.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胜浦宣卷和其宣卷先生

PAGE  PAGE 9 胜浦宣卷及其宣卷先生 马觐伯 喜闻胜浦宣卷在2009年被江苏省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值得拍额相庆的。 胜浦宣卷,几百年来在江南乡村盛行不衰,由于他的民俗性传统性被乡民接受并流传,成为乡村喜庆礼仪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娱乐活动。宣卷采用了古老的民间说唱形式,拥有数以千计的传统宣卷文本,以及遗存至今的传统程序、祭祀仪式、民间观赏习惯等诸多的民俗风情和传统特征,让它深深扎根于民间。 宣卷即宣讲宝卷之意。其形式以说唱为主,是从宣讲经典的宗教活动而演变的一种民间文艺说唱形式,其滥觞于南朝时期的“佛教宣讲”,后融入隋唐时期的“法曲道情”,两宋时期渐成规模,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民国时期 继续流行于南方诸地。形式既有传统的“二人”双档宣卷,也有数人合奏的丝弦宣卷;宣卷用的是吴侬软语的方言,音调轻松流畅,婉转动听,其伴奏音乐古朴简洁,悠扬典雅。这一独特的文艺形式,曾给当时农村文化生活十分贫乏的农民增添了许多乐趣。民间很多人欢喜听宣卷,常被宣卷先生连说带唱的故事深深吸引,为其喜、为其悲;为其乐、为其哀;为其爱、为其恨。有时听客为了听出个结果而彻夜不眠,坐等天明。 崇祯本《金瓶梅》的木刻版画插图中,有一幅描绘第三十九回“吴月娘听宣黄氏卷”的插图,为我们了解明代宣卷的实际场景提供了直观的画面。画中,烟云缭绕,明烛高照。厅堂上横置一案,案上除香烛灯花外,尚有宝卷一本,薛姑子端坐案后,双手合十作念念有词状,右侧陪坐着吴月娘,长案两侧各横坐女眷两人静听状。“直至四更天气.月娘方令两位师父收拾经卷”。在昆山《陈墓志》上也有 “三月二十八,东岳庙进香听宣卷”的记载。到了清末和民国初期,宣卷几乎传遍整个江南。 在苏州乡村里的一些庙会等民俗事像和农家婚庆、寿诞、新居落成、婴儿剃头等礼仪之日都要请宣卷来热闹一番,以求得祈福禳灾。传统宣卷一般是两人搭档,故称双(人)档。宣卷在事主家进行的,在客堂(厅)北首正中,纵向拼放两个八仙桌,坐北朝南,北首墙壁悬挂中堂(做寿挂寿星轴、结婚挂和合轴),桌上靠墙列置着玉皇大帝、观音菩萨、南极仙翁、土地公公、阴曹阎王、五路财神等各方数十尊诸神众佛的画像(也可在红纸上写上神名替代画像),这些称作纸马。纸马前的桌上备有酒盅和糖果、荤素祭品及礼盆,台前红烛(寿烛或喜烛)高燃、清香(或寿香)袅袅,宣卷先生分坐八仙桌东西两旁,面对着面。东首的称“上手”,面前桌上放着醒木、折扇、锦绢(经盖)和木鱼等道具。宣卷先生翻开卷本(即宣卷脚本,统称宝卷)置于桌上,照本宣讲,时说时唱;西边的称作“下手”,一边击打着磬子,一边嘴里和附着“上手”每句唱词的最后一两个字,并加唱“南无阿弥陀佛”一句佛号加以落调,被称为“和调”。 宣卷调仅是三四种,一般为《南方调》、《四季调》等,在苏州地区,当时吴江、昆山、吴县(现析为吴中、相城、及园区等区)等地在唱法上虽不尽相同,存有差异,但基本曲调八九不离十,都是清脆爽朗、缓急得当、声调平和、雅俗共赏。宣卷调简明流畅,易于上口,演唱时,可翻阅卷本,照本宣科,无记诵背读之劳。 宣卷在汲取吴歌的养料中不断完善,宣卷采用了吴歌的白描手法,形成了特殊的文化形态。它通过简短的唱词,描绘出典型环境和人物形像的生动形态。宣卷艺人均是农民,半艺半耕,其中不少就是当地的山歌手。所以,他们从宣卷中吸取了吴歌的养料,让宣卷逐渐走向市场,从而又孕育出昆剧和苏州滩簧、弹词的产生。 地处历史悠久江南水乡的胜浦,是明代伟大诗人高启的隐居地——青丘。这块紧依阔广的吴淞江、有着35平方公里的乡野,没有一个小镇,却遍布了56个自然村落。这是典型的“江南吴淞文化沉积区”,曾被一些专家学者誉为“吴淞文化的历史冰箱”,所以胜浦宣卷早在以前在苏州影响较广。在民国期间,胜浦宣卷还遵循着明代时法会前“赞、经、偈、咒”的一套禅门功课,一一地唱罢、念罢、诵罢,宣卷才进入“正本”。可见胜浦宣卷的渊源历史。当时,在胜浦就有不少木鱼宣卷的宣卷先生,如方前村的刘秀甫、三家村的何甸甫、赵巷村的周瑞文、前戴村的胡舟敖、西港田的扬若卿和周荣藻等均是四方八村有名的宣卷先生,有的子承父业,有的跟师学艺各自组成宣卷班子,在苏州各地抢尽风头。其中扬若卿成为了吴县娱乐工会会员。解放前夕又有唐炳群、金文胤、徐文奎、黄文俊等民间艺人活跃在乡间。那时,宣卷开始出现配有二胡、扬琴等民族乐器的丝弦宣卷。解放后,又有新一代的宣卷班子活跃在胜浦及其周边。 宣卷解放初渐趋式微。1958年宣卷艺人改行,开始衰落,60年代后,宣卷曾被视为封建迷信活动,一度被禁,卷本被焚烧,造成卷本失传,老艺人辞世,又后继无人,宣卷几近绝唱。但农村娱乐活动不能缺失,于是就改为丝弦宣卷,用二胡、笛子、扬琴、琵琶等丝弦乐器伴奏,人数增至六到八人、甚至十人、十二人,内容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好人好事为主,像《兄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