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内科学_椎能论
中 医 内 科 学 总 论;导言
基本框架;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和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研究并阐明内科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证候、诊断、辨证论治规律和转归预后以及预防、康复、调摄等问题的一门临床学科。; 是临床专业课,是中
医学学科的主干课程,是临床诸
学科的基础。其水平 很
大程度上反映了中 医
临床水平的发展水平。
; 中医内科学包含了古代所称的“大方脉” 、“杂医” 等内容,它继承了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和医疗经验,同时又汲取了现代中医内科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新成就、新技术、新进展,在中医学尤其临床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中医内科学的范围
;中医内科疾病 ; 内科急症、热病、脑病、肺病、心病、脾胃病、肝胆病、肾病、老年病、肿瘤等。伤寒论 、金匮要略与温病学已合为中医临床基础。
;为啥要学好中医内科学?;如何学好中医内科学?;如何学好中医内科学;本教材的编写特点与学习方法;本教材的编写特点与学习方法; 二、中医内科学发展史;(二)奠基(春秋 秦汉);附:《内经》与《伤寒论》在中医学中的地位;(三)充实(魏晋 金元);(2)症状学;(3)治疗学;2.学术理论的创新:;;(四)形成(明清);(3) 王肯堂《证治准绳》;
(4) 张介宾《景岳全书》;
(5) 秦景明《症因脉治》;
(6) 李宗梓《医宗必读》;
(7)《景岳全书》的阴阳互补 ;
(8)《医宗必读》的治泻九法至今仍
具重要意义 。;巨大成就期-----温病学说;《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1.中医内科学 ;;中西结合内科医师 —— 西学中或中学西而以西为主。 ;现代医学--西医; 中医学西医或西医学中医,而以中为主的中西结合医。它既不同于不懂西医的传统中医;更不同于以西医为主的中西结合医。是源于传统又超出传统,来自中医又超出中医;以“古为今用” 与“洋为中用” 为指导,按“先中后西” 、“能中不西” 与 “中西结合” 的原则,进行临床、教学与科研的当代中医内科医师。 ;五、现代中医内科诊治原则;中医理论学术价值的所在;中医理论在现代医学发展中的学术价值; 治疗原则;5.异法方宜; 先中后西; 能中不西; 中西结合;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纲要;二、治疗原则 ;2、 审证求机论治原则;3、 明辨标本缓急原则; 4、 把握动态变化原则 ;中医内科学基础第一节 病 因 学; (四)内生五邪
即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内热)的统称,是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病理产物,同时又是致病因素。
(五)痰饮
主要是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液代谢障碍所变生。
痰粘稠而饮清稀,痰无处不到,症状多端,而饮则易停留空腔或组织疏松之处。
(六)瘀血
血脉中血液流行不畅、停滞,或离经之血停积体内,称之瘀血。
气滞、气虚、血热、阴血不足、阳气不振以及外伤等产生。
; (七)劳逸太过
劳指劳累,逸指安逸。
劳包括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劳过度。
逸包括长期既不劳动,也不运动,致使人体气血不畅,脾胃功能减弱,《内经》所说“久卧伤气”就是此意。
(八)外伤
枪弹伤、金刃伤、跌打损伤、持重努伤、烧烫伤、冻伤、虫兽伤、食物中毒、药物中毒等,这些因素不仅能引起外科病证,而且能使脏腑功能失调,导致内科病症。
;第二节 病 机 学 ;心之病理机制如下图示意; ;附:小肠;肝病的病机如下图示意:;附:胆;脾脏发病机制如下图示意: ;附:胃;肺病病机如下图示意:;附:大肠;肾病病机如下图示意:;附:膀胱;二、气血病机、病证基本概念(-)气 ;气 病 证 候
(1)气虚:劳伤过度,
久病失养。
表现: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自汗,心悸怔忡,头晕耳鸣,倦怠乏力,食少,小便清或频,脉虚弱或虚大等。
气虚易下陷,久病阳亦虚,故脱肛及子宫脱出等,亦属气虚范畴。
(2)气实:痰火、食滞、
湿热、郁结,
外感治疗不当
表现:胸闷脘痞,痰多喘满,气粗,腹胀,大便秘结,脉弦滑或弦数等。
气实易化火,故有“气有余便是火”之说。
;(二)血;三、风火湿疫病机、病证的基本概念 (—)风;(二)火;(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