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Eckardt叶轮数值计算讲述
Eckardt叶轮数值计算
引言
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的叶轮为入口轴向进气,工质为理想气体,总温总压入口条件为Pt=1 atm , Tt=288 K,叶轮设计转速为14000 rpm,设计流量为5.31Kg/s,设计压比为2.0。叶顶间隙为前缘0.5mm,尾缘0.7mm,出口直径为400mm,叶片数为20。
数值计算选择cfx软件,指定网格数为60万,设置壁面y+为4,最终生成网格数为721160,最终网格如下图所示。选择k-e湍流模型,设置总温总压入口,流量出口。
总体性能对比
3.1 三个工况点性能对比
由下表可看出,在转速14000RPM下,三个流量点的压比和效率偏差均较大,且对比几何结构,
工况点流量总体性能实验值计算值偏差M14.53总压比2.0861.977-5.22%绝热效率86.592.67.05%M25.31总压比2.0941.949-6.9%绝热效率8892.75.36%M36.09总压比2.0611.916-7.03%绝热效率86.892.16.1%3.2 总压特性
在转速14000RPM的情况下,出口流量超过7.31kg/s后计算不能收敛,改用压力出口计算,出口静压从5000pa降低至-20000pa,出口流量只能到7.31174kg/s,即cfx计算的阻塞流量偏小,但同一流量点处流量出口和静压出口计算结果偏差较大,故只用流量出口的计算值绘制性能曲线。
流场细节对比
叶轮的子午流道,相关尺寸及测量面位置如下图和表格所示。
测量面x/smⅠ0.08Ⅱ0.43Ⅲ0.59Ⅳ0.87Ⅴ1.01
压力场分析
叶轮流道内静压分布
下图为流道内压力场分布,cfx的静压为相对压力值,本文设置的参考压力为大气压,对比文献中的压力图,可知压力的范围及分布基本一致,在0.4~0.7倍叶片弦长方向,靠近轮盖和吸力面侧出现低压区。
x/s=0.08
x/s=1.01
x/s=0.78
x/s=0.68
x/s=0.59
x/s=0.51
x/s=0.43
x/s=0.26
x/s=0.94
x/s=0.87
SS
PS
shroud
hub
叶轮出口总压
下图为在M2工况点下,叶轮出口附近截面RR2=1.017绝对总压分布,对比M1工况下的实验数据,可知在吸力面和轮毂侧(A),压力面靠近轮盖侧(B)处存在高压区,在轮盖侧绝对总压均较低,从压力面到吸力面变化不是非常明显,使高压区B位置比实验数据稍微远离轮盖侧。
A
B
C
u
SS
PS
Hub
shroud
机匣上静压分布
下图为设计点轮盖静压分布,对比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在轮盖上静压分布和幅值均与实验数据吻合,在吸力面入口区域存在低压区,由于此区域内发生流动分离。
u
SS
PS
叶表静压分布
下图为设计点叶表静压分布曲线,可以看出叶轮前部负荷较小,后部负荷较大,在叶轮前部压力面上,沿叶片展向静压分布比实验叶轮略有变化,越接近轮盖静压越大,在吸力面的低压区域静压没有实验值小,计算叶轮载荷更均匀,由于模拟叶轮尾缘后掠,减小了叶片应力,在叶片尾缘负荷略低于实验数据。
速度场分析
4.2.1 流道内周向速度分布
下图为流道内周向速度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叶片表面流体同叶片无滑移同速转动,而有较高的周向速度;在叶轮后部压力面及轮盖侧存在高周向速度区;叶轮后部叶顶区域速度等值线较密集,即该区域叶轮周向速度梯度较大。
x/s=0.08
x/s=1.01
x/s=0.78
x/s=0.68
x/s=0.59
x/s=0.51
x/s=0.43
x/s=0.26
x/s=0.94
x/s=0.87
SS
PS
shroud
hub
4.2.2 流道内子午速度分布
由下图可以看出在叶轮后部轮盖侧子午速度明显减小,且速度等值线较为密集,此区域即为叶轮的尾迹区。
x/s=0.08
x/s=1.01
x/s=0.78
x/s=0.68
x/s=0.59
x/s=0.51
x/s=0.43
x/s=0.26
x/s=0.94
x/s=0.87
SS
PS
shroud
hub
4.2.3 各测量面子午速度分布
二次流分析
下图为叶轮流道内的二次流分布,由于叶顶间隙的存在,在压差的驱动下使得气流从压力面向吸力面流动,形成叶顶泄漏二次流。在叶片表面,由叶轮流道内静压分布图可以看出,叶片表面沿径向压力梯度较小,而通道内径向压力梯度明显大于叶片表面值,在离心力和径向压差作用下,在叶轮折转区流体出现径向流动趋势,形成叶表二次流。
叶顶泄漏二次流
吸力面叶表二次流
压力面叶表二次流
尾迹区
下图为blade to blade 表面速度矢量图,可以明显的看出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L-T527-1993静态继电保护装置逆变电源技术条件讲述.doc
- DCS技术现状及发展讲述.pptx
- DeepMind研发的围棋AIAlphaGo系统是如何下棋的?讲述.docx
- DLGT-02钢筋混凝土杆塔组立安装作业指导书讲述.doc
- 第13章 图纸集的创建与发布综述.ppt
- DFS服务器相关配置讲述.docx
- DL160G6安装RedhatEnterpriseLinux5.3OS讲述.doc
- DISC行为风格沟通x讲述.pptx
- DMC仿真算例讲述.doc
- DN100电子除垢仪和电子除垢仪价格讲述.doc
-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3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测试卷精品(全国通用).docx
-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3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测试卷精品(必刷).docx
-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3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测试卷精品【考点梳理】.docx
-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3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测试卷精品(模拟题).docx
-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3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测试卷精品【达标题】.docx
-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3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测试卷精品【有一套】.docx
-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3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测试卷精品【模拟题】.docx
-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3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测试卷精品【考试直接用】.docx
- 国家开放大学《行政领导学》期末考试精准题库.pdf
-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3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测试卷精品(名师推荐).docx
文档评论(0)